八月
初一日義禁司草記請罪朴泳孝 上赦之勿問泳孝在亂初 初四日傳曰向日朴泳孝事論其形迹孰不曰可誅察其心曲 有李駿弼者賤人 初四日議案
一顧今事勢大君主陛下躬率百官日御外殿親裁萬機然 一三南莠民在在梗化騷撓日甚人心靡定鎭撫之方最屬 一速定結價海邊邑幾兩山郡幾兩火速行會以定民疑事 一近年各宮各司私擬節目由政府捧甘收取一切勿施事
一現在本國與日本關係綦重交際尤宜敦密此次報聘大 一現任將臣不宜兼察各府衙協辦俾存體制事
一漢城府管轄都下地方人民及掌理各國商民訴訟自與 倭入平壤淸人敗績退屯安州監司閔丙奭隨淸人以去新伯 初六日議案
一自甲午十月各道各樣賦稅軍保等一切上納大小米太 一外方進供之規一切革罷其各地方應供物價使度支衙 一外道各邑之京營邸吏債濫捧與利上加利之習一切嚴 一去月十四議案另擇宰臣分遣黃海平安江原咸鏡四道 以趙熙一爲關西宣諭使金嘉鎭往見圭介賀平壤之捷圭介
隨圭介犯闕帶劍傍御榻而坐大院君熟視之曰汝非泳孝乎
泳孝曰第言今日事問泳孝何爲已而
莫能跟然猶危之退住仁川港至是新法已定國政陰決于圭
介泳孝乃呈原情其略曰死罪臣朴泳孝臣矣身臣以世祿之
裔臣父子兄弟特被寵遇竝叨榮祿臣父子感激殊私不知攸
報臣父元陽常戒臣兄弟曰爲國圖報不避危難臣年幼識淺
雖聞其言而不解其意徒以仰答聖恩之萬一爲心而不能辨
事理之順逆乃至甲申之冬伏見時事日艱國勢漸危不勝憂
憤之心欲行矯捄之道丹忠未效惡名遽加上貽君父之憂下
延家門之禍父母兄弟死亡殆盡一身飄零遁逃異域以臣負
犯不容一刻延存於覆載之間而臣一生矢心蒼天可質若不
一番暴白自經溝瀆則䵝昧惡名千秋難洗是以含垢忍恥流
離瑣尾殆一紀之久矣竊伏聞近者聖朝治化更新蕩滌瑕穢
臣不勝歡忭繼以感泣歸死故國庶在今日仍伏念臣此行但
願再瞻天顔畢訴區區之衷一也得見父母兄弟之骸骨而斂
葬之二也此願獲遂雖退死溝壑亦無所恨臣旣獲罪於君上
貽禍於父母直天地間一窮人耳僑寄日本十有一年寢不能
安食不能甘不蓄妻孥之私不參音樂之娛晝夜憂惶惟望我
聖上之見諒今者來伏城外已經多日而九重深遠寸誠莫達
謹泥首俯伏待命于江郊伏乞天地父母俯鑑臣危苦之衷曲
察臣耿耿無他令司敗議其逋慢違命之罪斧鉞湯鑊亦所甘
心惶隕罔措不知所達云云草記曰罪人朴泳孝謂有鳴冤冒
呈原情而罪名至重不敢捧入 傳曰知道捧入院議啓曰卽
伏見義禁司草記 傳敎下者則臣等愕然驚心竊不勝憂嘆
之至噫此罪
魏懸法輿憤去益莫洩値國家之有事謂此時之可乘突爾呈
身肆然鳴冤少無顧忌極爲駭惋臣等憂憤所激玆敢冒瀆伏
乞亟寢原情捧入之命嚴降處分惶恐敢啓 答曰卽爲捧入
則實有可原今見原情十年漂泊之餘猶不忘戀國之心其罪
名特爲爻周以示朝家寬大之意
未赴而日夕橫行禁中見泳孝已赦乃白 上曰朴泳孝可復
職大用以當日人之意否者恐開兵釁 上不答又告大
院君如白 上者昰應叱之退密使捕廳絞誅之其事頗喧又
趙寧夏子東潤韓圭稷子仁鎬懷刃欲邀殺之但不知其處方
使人四索泳孝知終不見容旋復逃歸嗟乎使如李賊計得復
職大用則爲今日臣子者亦將交臂而同列乎臧文仲曰見無
禮於其君者若鷹鸇之逐鳥雀此義在天地間斯須亡則人而
禽矣且天下之惡一也倭亦人耳誅泳孝未必激怒赦之未必
見德惟增其輕侮之心如此而尙可曰國有人乎隻身萬里手
刃逸賊彼洪鍾禹又曷可少哉
後王政可擧朝著可淸故曾有啓稟蒙允矣當會議之日摠
裁大臣率議員幾員恭趨便殿將當日所議案件陳奏施行
事
急務原任大臣中降旨特委都宣撫之任不日登程擇要開
府嚴飭守宰曉喩人民使之歸化繼派妥員帶兵廵行列邑
使之彈壓事
臣愼擇聲望素著之員從速派遣而駐箚東京辦理公使減
下以諳練交隣事務之員差送全權公使事
外邑有異事務較爲緊急判尹減下少尹改稱漢城府尹爲
奏任三品官主事七員以漢城判官主簿吏胥及五部都事
中由內務衙門依文官授任式分品差下二員屬之該府摠
務局五員分掌五部事
金晩植遂入平壤淸人聞倭至埋地雷
多死戰方酣倭從間道上牧丹峯俯瞰之大砲連發淸兵不能
抵遂向安州而走丙奭曰我寧中國鬼不願倭而生也乃召父
老喩之曰倭將奪朝鮮汝等其剃頭臣服乎衆大呼曰願從使
道於是吏校軍民稍有知者皆隨丙奭入淸陣及晩植入惟空
城而已淸人竝拘泳駿隨行未幾自安州退至義州次第撤兵
渡鴨綠江還遼陽時國人日望淸援而平壤輕敵致敗又盡撤
歸民愈疑懼或疑其有內亂云及淸人敗報至擧國失望而時
輩附倭者反陽陽相賀
木布均以代錢磨鍊設立銀行劃給公錢使之貿遷米穀以
贍根本之地而原錢償納于度支衙門定期勿悞代錢更爲
詳細酌量事
門妥籌收入移送宮內府以爲貿辦進排事
禁若係不得不刷給者官邊例施行事
布喩朝令洞察民隱嚴覈道臣以下臧否事已經啓下矣現
今關西經亂民生之仳離蕩析尤屬可念宣布慰喩不容暫
緩宣喩使差出事
曰貴國君臣無以民生爲念者何以有爲嘉鎭曰何謂圭介曰
今平壤之役西民必大驚動故吾雖他國人有由我之嘆已遣
人撫喩貴國之尙無何也嘉鎭詭曰豈有是理宣喩使已發矣
還至政府傳圭介語金弘集點頭曰是是誰可使者嘉鎭曰趙
熙一何如或曰熙一廢錮二十年不附時局且宥還屬耳又復
于役不亦賢勞弘集曰民間訛言朝廷皆倭黨故西民拒之
不納官長今遣使宣喩而若出我輩人則民誰信服熙一久廢
非時輩朝野所共知此正所以可使也國事方急熙一必不以
賢勞辭遂卽席奏聞以宣喩使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