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淸日兩國頒宣戰詔
初一日淸下宣戰詔曰朝鮮爲我大淸藩屬二百餘年歲修職貢中外所共知近十數年來以該國多內亂朝廷累次派兵勘定禍亂並派送官員於該國都城隨時保護本年四月間又有士匪變亂該國請兵援剿朕卽命李鴻章發兵前往大兵至牙山匪徒卽星散乃倭人無故動兵突入漢城又增添軍士萬名逼迫朝鮮更改國政種種要挾不可以理喩也我朝撫綏藩服其國政元來使自理至於日本朝鮮友國也以重兵欺壓强使改革其政治各國皆公論此蔑理之悖習以爲日本師出無名勸其撤兵渠敢悍然不顧反陸續添兵日加驚擾朝鮮百姓及中國商民是以我國添撥軍士前往保護至於中途倭船多隻突然乘我不 備於牙山海面開大砲傷破我之運船如此變作情形實非意料所及大抵該國不遵約條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曲直自在公論昭然乃布告天下使䁱然知朝廷於此事至仁至義倭人渝盟造釁無理已極事勢不可姑容命李鴻章派出各軍厚集雄師救韓民於塗炭又令沿江沿海各將軍總督巡撫及統兵大將整飭戎行倭船之入海口者迎頭痛擊悉數殲除少勿退縮同日日本下宣戰書曰朕與淸國開戰各有司咸修其職振一國威名勿違萬邦公法朕三十年來兢兢業業務修隣好近來因朝鮮一事淸國失信背好此朕之意料所不及大抵朝鮮爲獨立國與各國結約通商實我日本所勸導也然淸國恒稱朝鮮爲屬國干涉其內政今者朝鮮有有(事)淸國又稱護藩擧兵入韓朕乃照西曆一千八百十二年壬午日淸之成約命將出師用備不虞兼救朝鮮禍亂欲置東亞於太平之域請淸廷協力同事欲成此美擧何意淸廷只推故萬端不啻不允所商又日本勸朝鮮一新厥政內安人民外睦隣國朝廷旣明許自新淸國暗阻其圖治整頓兵甲水陸並進憑强逼弱傲慢自大至於礮擊我船大抵朝鮮之獨立元來日本維持之力而各國之所公認今淸國不啻但謀損朝鮮之位地兼不顧約條欲傷我國之權利害東亞之太平淸國之貪利樂禍瞭然可見我邦之仗義興師勢不可止吾民元來忠勇各任其職顯揚國光朕有厚望焉(陽曆八月一日)
東徒復起
時東徒處處蜂起而一隊聚會於忠淸道利仁驛遣使宣撫
金弘集爲總理大臣
弘集爲議政府總理大臣李載冕爲宮內府大臣閔泳達爲內務大臣金允植爲外務大臣魚允中爲度支大臣尹用求爲法務大臣徐正淳爲工務大臣朴定陽爲學務大臣李奎遠爲軍務大臣嚴世永爲農桑(商)大臣安駉壽爲警務使尋改內務法務二大臣以閔泳商韓耆東代之安駉壽爲法務協辦李鳳儀爲警務使
淸遣提督衛汝貴統兵左寶貴等來駐平壤
時衛汝貴左寶貴聶桂林豊陞珂馬玉昆等率兵來駐平壤敗將葉志超聶士成等亦來會兵勇合三十四營每營五百人以下扼守各處險要 ○朝廷雖定新官制皆以淸日兩國平壤之勝敗以占向背大院君與其孫埈鎔謀密遣前校理李容鎬于平壤通款於淸陣又遣內部主事朴世綱時前都事朴東鎭于湖西東徒使之驅兵北進以圖不軌自宮中遣前校理宋廷燮武科出身黃載顯傳密勅于忠淸監司朴齊純及湖西守宰與兩湖東徒使之合力北上欲與平壤淸兵時幷力破日本兵而顚覆新政府是以新政有名無實以宮闈與政府互相軋轢未幾政府知宮闈及大院君之謀密諭朴齊純捕世綱東鎭梟首於錦江津頭廷燮載顯逃而得免
與日本約攻守同盟
其文曰大朝鮮國大日本國政府允約於朝鮮開國五百三年(一八九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大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以朝鮮國政府將撤退淸兵一事委托駐紮朝鮮國京城日本國特命全權公使代爲出力爾來兩國政府之於淸國旣立攻守相助之地緣明著事由所繫併期克成兩國共同濟事之意於下開兩國大臣各奉全權委任訂定條款開列于左第一條此盟約以撤退淸兵于朝鮮國境外鞏固朝鮮國獨立自主而推充朝日兩國所享利益爲本第二條日本國旣允擔承與淸國攻守爭戰朝鮮國則於日本隊伍以時進退以及預籌量餉等諸項事宜必須襄助予便不遺餘力第三條此盟約竢與淸國和約成日作爲罷約爲此兩國全權大臣記名盖印以照憑信大朝鮮開國五百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外務大臣金允植大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特命全權公使大鳥圭介 遣宣撫使李重夏於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