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過七山大洋七山點點如碁置因以得名也每年
寒食節至各處漁船捉石魚於此是扶安終境也故鄕
山川不可復見矣噫九世祖考妣以下墳墓皆在扶安宗
族數三百人有服至親爲五六十人相行慶弔之禮一朝作
千里之別會面無期故土之思何時可忘也到靈光界諸島
簇立淑氣如湊五兩之風不動波如織紋果然是山襟海
帶惜乎染東學之塵抑時運使然歟
二日到羅州界諸島之立稍遠海門平鋪列邑崗巒次第
呈露東指西顧染毫可記者多矣梢工輩矇於文字語多
訛錯不能盡錄到水營前洋城堞依山樹木參天民戶櫛
比而居望見隱映時倭船一隻留碇洋中船制奢麗非我
國比也稍前則隘口甚狹湍流迅急浪花如雪無風船盪
人皆致敬而行可謂天設之險也世傳忠武公李舜臣殲倭
立功於此到碧波亭前洋留碇而宿夜潮行船
三日平明到甫吉島而已風起浪湧木葉紛飛移泊地方岩
待同行朴元五船久之不來時邦烜載其船憂愁度是日
四日濟州別島林一乭船隻自沃溝群山倉下來問陸地消
息答言內吾之兄弟兩船見奪白米爲一百二十石康津海南
等地商船十隻亦被搶奪於群山倉東學輩船行從此
阻絶云是日冉冉將暮元五船尙不來
五日與船主姜允恪議同行尋覓之事對坐悶悶濟州人尹
正學乘小艇而來傳言朴元五船初三日向曉自碧波亭離發
中路逢風到於蘭鎭留一日其翌逢蘆花島孫達元令季
氏寓居茁浦船旅閣主人時主客也相與熟親同到蘆花島
井九味留一日悶消息不通有此探問云以是夜相逢於所
安島浚洋之意成約而送夜深船到後向濟州掛颿夜色依
微波濤汪洋未及半程風勢逆吹船人大懼回棹俄頃之間風
勢更順達曉行船
六日風日淸佳漢挐山始見正如盛德大人儼然端坐圭角
不露和悅之色可掬余素以疾病不能遠遊雖咫尺岡巒未
嘗一陟嘯咏今因時世之擾託老於名山有所奇哉異哉船
人告余曰尊客知昨夜之危耶風勢不利則不西走淸國東走
日本而竟得順風利涉大洋此貴眷之洪福也相與慰賀申時
量到濟州牛島
七日往船主姜允恪客室村人齊會各通姓名待以酒盞牛
島本以牛馬牧場去甲辰年許民始耕田土贍足民戶四百
餘墻垣以磚石高築而田畔亦如之初見是別世界女人皆擔
負執男役入水採甘藿全鰒名曰潛女雖産業資生其情惻
然男人乘桴釣魚海錯之利優於他處然炊飯之木苫蓋之
茅越津而待足蓄雨水以爲飮是所欠也
八日專人於杏源寓宋先達敬瑞敬瑞扶安界火島人識見
卓異知世將亂自數年前有搬移之意昨臘載商船米
到杏源見歲荒民飢每戶給米二升爲歲除資民人報本
牧本牧招見致賀待以酒案厚得民心與邦烜有同行之約以
遲滯難便先行到杏源住接
九日宋敬瑞答來使以雇人設役請邦烜朴元五相見
十日邦烜元五往宋敬瑞宅
十一日夜與船人高大元坐船頭大元曰尊客知老人星乎
曰不知曰南極最大星是也每夜出於彼方觀望足一時
間而復沒耳曰此島中享上壽者年至幾許曰百歲老人
間或有之八九十之人許多曰余嘗聞濟州多老人信哉斯
言果是吉星所照之驗也
十二日邦烜元五買家舍於杏源而來
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以船行難便待風
十八日移泊杏源民俗與牛島大同而田土瘠多沃少海錯
之利不及而柴水之饒過之逢宋敬瑞慰以海道之苦問▣
日發船何日到泊所載人口答曰九月十九日自界火里離發
二十五日到杏源載妻李氏男南石幼男一女五口雇丁吳達
用婢分禮三從弟允甫男達順女一口金元宅妻宋氏男判
用幼男一余曰吾儕以同鄕之人相逢於烟波數千里之外不
染東學之汚保全宗社於此土哀慶與同情誼之敦睦可
以擬侔於天倫兄弟記濟行顚末藏於諸家俾後世子孫
知乃祖此時之同苦無替先誼不亦可乎哉敬瑞曰此吾志
也盍記焉
與舍弟邦陸
向別餘淚未乾吾今月初六日到濟州牛島以居住難便
移泊杏源逢先到宋弁敬瑞買家安頓兄弟同居而民俗
質朴無奢麗上古之風尙存時擾無些兒影子可以爲避
禍之地然但土價太高來時所持甚狹新寓凡節自多葛
藤是嘆耳本邑近間風色何如眷屬無頉耶自吾離發
後門內至親必多悶悶汝示此紙使之安心可也吾之所農
租盡力付送是企耳餘荒迷怱怱不次疏
十九日二十日卸船下
二十一日入宅價文二百二十兩
二十二日耕皮牟十四斗田土價文三百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