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宣大院君 爲 九月九日來
湖西倡義所諸生等謹齋沐上書于 都接主 安敎善 題辭
舊染維新先登尤美擬以狀辭馳報宗府向
剴切曉諭事我朝以仁厚立國禮義成俗重熙累
洽五百年間民不見兵式至于今夫何挽近以來綱紀
解弛風俗漸頹方伯守令之貪虐土豪强族之武斷
奸吏猾胥之侵削日加月增罔有紀極使我 祖宗懷
保之赤子擧不聊生 京闕高遠號訢
東學聚黨自保以冀一日之幸生究其情狀吁亦窮且慽
矣余本閉戶閒居二十餘年旣老且病不聞世事近因
國家多難挾病入 闕外望則四郊多壘煙塵滿目內
顧則家 國孤危勢如綴旒環視八路之中所恃而
爲國者惟民而已太半爲訛誤所染始緣呼冤而起漸
至乘勢而動到處滋擾干紀犯分使官不得
施政 朝不得行令民不得安業爾等試思之此果出於
義擧乎悖擧乎今之稱東徒皆曰亂民宜勦擊之殲
滅之吾獨不忍以亂民之目加於汝等汝等皆吾祖宗
休養之民吾不能順其性保其生而使至於亂又何忍以
兵刃相擬哉 朝廷已派使三道宣示德意汝等終不回
聽是與 朝廷相拒也於是乎亂民之目不可得免 國
家恩宥不可常得恐有淪胥以溺之慮不亦可哀可惜者
乎玆體我 聖上之意敷陳心腹誕行布告汝等幡然
感悟釋兵歸田斷無一毫加罪之理見今秋事已熟與
父母妻子同享飽樂永作太平之民其有才胥而各歸
王化當自 政府隨才收用如或不遵告戒恣行犯法蜂
聚蟻屯觀望不解是自取大禍吾亦愛莫助之矣吾
今年迫八旬無他營求斷斷一念惟在於 宗社生靈
而天日在上必不相欺若有不信之意汝輩中解事三四人
來聽面諭必當使渙然氷釋惕然知非近日 朝廷
之改革政治汝等亦聞之乎從前謬弊之爲民病害
者一一矯正修睦隣誼益敦和平之福此皆我 聖上爲
國爲民之苦心汝等宜仰副至意帖然無訛何若捨平
穩之樂地自趨危險哉嗚呼今日是汝等禍福之秋
人皁之關余言止此其各審聽毋致後悔切此特諭
甲午八月 日
巡相閣下伏以昨伏承
興宣大院君下諭惶恐戰栗不知措躬億兆共歎生等霑
在五百年雨露之間所守者先王之法所服者先王之禮
雖黃童白叟牧子樵夫以法而止以禮而進十室之邑尊
忠信三人之行拜師友如有纖毫違法違禮者下愚
先唱當面搶白挽近以來奸臣竊權贓官曲法剝
盡民膏殆無餘液貧之於富十居其九且連遭饑饉
民不聊生經曰民維邦本本固邦寗素書曰足寒傷
心民怨傷國自古亘今未有民如此而國寗者也生等
以櫟樗庸材生長草野雖不知楓天棗地之學但懷
忠君報國之志一片丹心堅如鐵石初欲除 君側之
惡斬民間之賊擧義野屋伸鋤爲器迎賢岩穴歃血
淪心十萬往來鷄犬不驚損富濟貧列境平食姑緩
籌算未敢造次者以待 君側之惡自逃其身民間
之賊自服其辜不想㩲
於黑夜逼 君父於白晝宮門四圍水泄不通陰雨凄
凄天日不開爲臣爲民者痛憤乎否乎難得者衆人之
心難奪者匹夫之志也人人揮淚個個擵拳將欲傾
者
今伏睹
興宣大院君下諭辭意忠憤稍解老少環立泣拜三
十年初見之 旨是乎旀且伏承巡相閤下面諭文飭
眷民如此惜民如此敢不從但恐未知 宗社安保
玉體安康否千腸竝裂萬目出血自今日初定安民
約條後依
興宣大院君下諭分付各歸其田共修學業更待朝
廷處分伏計以此上達千萬伏祝
甲午九月 日
大接主 任基準
洪在吉
利仁接主 柳弼魯 率一萬二千人
芝東接主 金基昌 率三萬四千人
乾坪接主 李裕尙 率二萬三千人
盘松接主 金商祐 率二萬人
廣岩接主 張在甲 率七千人
公州接主 高昌圭 率五千二百人
弓院接主 李僮泰 率二萬七千人
臥龍接主 金秀昌 率九千人
善根接主 金德源 率三千人
德芝接主 南翊源 率二千五百人
竹軒接主 池東益 率三千八百人
水村接主 李象肯 率六千八百人
廣程接主 李龍錫 率一萬二千人
靈川接主 咸廷鎬 率二萬一千人
浮田接主 任憲武 率六千四百人
全義接主 權在仲 率一萬九千人
燕歧接主 崔翼成 率一萬二千人
龍幕接主 金昌信 率一萬四千人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