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春 因古阜郡守趙秉甲失政 古阜士人全奉準(人稱全
祿豆也) 稍有志氣 遂召集人民 聲討郡守之罪 成群不散
長興府使李容兌(泰) 爲按覈使 査問于古阜 亦失公正 由
是民心益硬 全琫準藉稱東學 乃因緣東學巨魁金溝之金德
明 茂長之孫化中 泰仁之金開南(各有徒數千) 各率徒衆
合成大勢 屯聚于古阜地 觀察使金文鉉 遣使曉喩不聽 乃
派武南營(觀察使兼武南營使) 兵三百名(巫夫兵) 使領官
李昆陽根昌 哨官李宰漢 柳成厚等將之 褓負商都班首宋
鳳浩 率褓負商數千從軍 自以謂東徒無足可爲也 將無智
略 軍無紀律 而徒有輕敵之心 纔出境外 掠奪居民 及到
古阜 鎭(陣)于白山上 日暮時方餽夕飯 軍失行伍 只圖充
腹 東徒乘機掩殺 官軍及褓負商 不戰而潰 自相踐踏 死
者無算 領官李昆陽(根昌)死之 其餘各自逃命 自此東徒
之勢益大 止戢無計 觀察使不敢隱諱 擧實狀聞 朝廷憂之
送宣傳官李壽口曉喩 及到金溝院坪見殺 乃發京營兵三百
江華兵二百 命洪在禧(改名啓薰)爲將往討之 官軍到全州
斬前營將金始豊 前五衛將鄭錫禧 蓋因讒而誤殺也
按金 鄭兩人 素有膽略 且有經歷 年雖至老 氣力强壯 向
於白山之戰 使此兩人爲將 則必不至狼狽也 洪之到全州
也 不斬敗軍之將 以肅軍紀 而反因奸細之讒言 遽殺有用
之二人 洪之不明如是 而豈能爲將乎 洪之見敗固矣哉
(二人之死 東徒之所以安心而入全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