닫기

연락처
기념재단
TEL. 063-530-9400
박물관
TEL. 063-530-9405
기념관
TEL. 063-530-9451
Fax.
063-538-2893
E-mail.
1894@1894.or.kr

동학농민혁명기념재단 사료 아카이브 로고

SITEMAP 전체메뉴

1차 사료

사람이 하늘이 되고 하늘이 사람이 되는 살맛나는 세상
甲午略歷 갑오약력
일러두기

是時 東徒屯聚于長城等地 與左道之衆相合 衆至數萬 官
軍追至長城黃龍場基(月坪前) 與敵相遇 混戰數合 官軍
不利 見奪回旋砲數門 東徒捨官軍直向全州陷城(四月二
十七日也) 觀察使金文鉉判官閔永昇 棄城而走(判官則奉
肇慶慶基兩殿影幀及位牌 移安于威鳳山離宮 以是爲口實
然此亦非走而何) 官軍始於二日後 追到全州 列陣于黃鶴
山及完山上 俯城放大砲 燒却城內外人家數千戶(余家亦
在其中) 東徒開西北門 一齊殺出 直向黃鶴山蟻附而上
(大將在黃鶴山) 官軍俯視放砲 彈丸如雨 東徒白手蹈舞
踏尸而前進 官軍幾乎敗走 賴江華兵在完山 急來後援 僅
得支保 東徒還入城中 相持數日 竟無克復之策 政府甚憂
之 命金鶴鎭爲全羅觀察使 使和解之 觀察使來駐參禮驛
未得入城 遂遣使于官軍及東徒處 以朝廷命和解之 於是
東徒開北門而出 觀察使及官軍始入城(五月八日) 是時
余自京聞報 罔夜下來 始於五月九日 到全州 可謂滄桑變
幻 慘淡極目 家隷輩 披開灰燼 收拾燒餘之鐵物 以圖糊
口之策 所幸生命無損 卽往拜家君于草谷姜甫京家 又拜
家慈于尺洞進士從叔宅 妻與弟亦各自一處 互相慰喩 自
是東奔西走 日事負米 居數日 官軍還京師 只留江華兵二
百 爲護城計 六月 觀察使請邀全琫準等于監營 是時 守
成軍卒 各持銃鎗 整列左右 全琫準以峩冠麻衣 昂然而入
少無忌憚 觀察使相議官民相化之策 許置執綱于各郡 於
是東徒割據各邑 設執綱所于公廨 置書記省察執事童蒙
之各色 宛成一官廳 日以討索民財爲事 所謂邑宰只有名
位 不得行政 甚者逐送邑宰 吏胥輩盡爲入籍于東黨 以保
姓名 全琫準擁數千之衆 據金溝完坪 行號令于右道 金開
南擁數萬之衆 據南原城 統轄左道 其餘金德明孫和中崔
景善輩 各據一方 而其貪虐不法 開南居最 如全琫準者
藉賴東徒 以圖革命 而所謂巨魁輩 各自以謂大將 只以誅
求爲事 不聽約束 故琫準亦無如之何也 如是而拖至七八
月 去益無法 富戶擧皆離散 賤民竝皆跳梁 不獨討財 圖
報宿怨 湖南一帶 爲混沌世界也 余自六月晦間 往寓于高
山花坪持平從叔宅 附近之東徒 十百成群 騎馬張傘 課日
遞尋 或討錢財 至發悖擧 余左酬右應 日事懇乞 至八月
初 實難堪過 乃率從叔之全眷 而來寓于全州坤止里 是時
家君亦寓全州 而諸眷尙在各處 故日常往來 頓無餘暇 一
日有人來傳一札 卽孟德敏(雲峴宮親近人也 後爲湖西視
察使) 來往扶安郡德川村 專人致書 而以謂有許多商議
而因事滯此 未得造拜 或可有一顧否云云 余久未聞京耗
甚鬱之際 況孟是親切人也 見書翌日 卽往德川 相見相歡
寒暄之餘 語及時事 孟曰 現今東徒之擾 彌滿三南 而湖
南最可憂也 近日國太公干預政事 將有可觀 而在紛忽之
中 每問鄭某做何事於鄕曲乎 如是者非止一再 其意頗有
所在 君其一往相見 以時事相議 不亦可乎 余曰 國太公
之處忙不忘 感則感矣 而余無意於功名 不必往也 時事多
艱 將未知何以就緖 坐見時變 不亦可乎 孟則以爲不然
相笑而罷 三宿而還全州 居未幾日 營隷四探余所在 傳觀
察使之言曰 自國太公 曉諭東徒 方送人在館 而急要相見
故委此相屈云 余卽往相見 卽金泰貞高永根二人 賚曉諭
文而來 金是國太公之股肱 而與余親切人也 盛言國太公
時時相問 如向日孟君之所言 且袖傳國太公手札 書略曰
別來無書 恐違相愛也 現東徒猖獗 實非細慮 不容不先諭
後討 錦嶺兩道 已送人宣諭 而獨湖南無可委者 君其不辭
勞苦 爲國努力 千萬千萬 多少在口宣 略此 甲午之暮秋
石翁頓 余將此書 歸稟于家君 家君默然良久曰 汝年淺識
昧 不敢當此任 而國太公之遽此相委 其意安在耶 旣有相
託 不可相負 試一往之也 明日 與金高兩人 入見觀察使
召全州郡執綱宋德仁 宣曉諭之意 德仁曰 惟命是從 觀察
使曰 東徒之中 金開南據南原 其勢甚大 不可不先諭開南
開南歸化 則餘無足慮也 卽差定營校一人(宋啓運) 使令
一人陪行之 以當日直向南原是日卽九月七日也 午後四時
頃發全州 昏黑到任實縣 縣監閔鍾植出迎 夕飯畢 夜已二
更 多發官隷 擧化趪程 到南原 夜已向晨 金開南多送省
察執事等 定館于南門外 翌日朝飯畢 與金高兩人 往見金
開南 開南坐於正廳 威儀甚盛 相見禮畢 宣曉諭文 且以
國太公之意口宣焉 開南覽畢曰 公等之來意 吾已知之 請
且少退安歇 以待從後商議 使省察輩各管一人 分定旅次
於是三人不得相見 察其動靜 雖曰定館 似有監禁之意 余
之所館 卽寶城人安接主(東徒之領率徒衆者謂接主)之處
所也 安氏年可六十餘 性甚溫厚 言語殷勤 問余來意 余
詳言顚末 安憂形于色 嗟歎不已曰 世路多險 今行不亦乖
乎 余笑曰 事關民國 夷險何擇乎 安氏點頭而已 日將午
忽然一府喧動 砲聲四起 鼓角齊鳴 余問曰 有何事乎 安
氏曰 近日新造五方旗幟七八千本 以本日行旗祭于將臺
祭旗之時 必有惡風波云 而注目視余而無語 余暗思之 今
日吾必爲旗下牲也 旣入死地 不可苟免也 日將晡 軍卒三
十餘名 蜂擁而來 謂安氏曰 今大接主(開南也) 坐定將臺
方行旗祭 而自京下來鄭某 有捉待之命云 安氏失色曰 料
有此擧也 卽喚酒飮余而慰曰 須收拾精神也 且喚自家之
省察童蒙三四人緊囑曰 汝等須護鄭氏而往也 余隨軍卒行
到將臺人衆如海 號令如霜 見金高兩人及營校宋氏竝着枷
在階下 遂跪余于階下 余高聲曰 余奉國太公之命而來 若
不歸化則已 何相辱至此耶 開南厲聲曰 汝年方妙少 宜在
家看書(言則是也) 何妄意功名 趨勢于開化黨 誘弄國太
公 得此曉諭文而來 豈可曰國太公之本意乎 余曰 見辱雖
不足憤 見誣則冤 幸須深察也 開南曰 吾已詳知 不須多
辨 以亂杖打下五六度 用大枷鎖項 與金高諸人同列而坐
余憤極不知痛 金泰貞顧余曰 大監(指太公也) 殺我輩耳
我輩之死不足惜也 其於貴君何 余曰死生有命 不可發胡
語也 幸勵精神 以待天命也 及晩開南回軍 把余一行 作
先驅而行 余則所使之省察童蒙等 擧枷頭擁衛而行 行至
烏鵲橋上廣寒樓邊 余仰天大笑 省察輩問何爲而笑 余曰
吾今日爲春香之身世可笑也 衆皆嗟歎 還囚于安氏處所
安氏莫知所爲 以酒慰余 且附耳曰 今日得免 或有生路
須勵精也(是日卽九月八日也)

이 페이지에 제공하는 정보에 대하여 만족도를 평가해 주세요. 여러분의 의견을 반영하는 재단이 되겠습니다.

56149 전라북도 정읍시 덕천면 동학로 742 TEL. 063-530-9400 FAX. 063-538-2893 E-mail. 1894@1894.or.kr

문화체육관광부 전라북도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