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坡遺稿卷之四
附錄
行狀
公諱錫珍字台完自號蘭坡羅州之鄭胄于高麗文靖 崇禎五辛亥臘月上幹錦城吳駿善撰
公雪齋先生諱可臣文靖公登 中朝科爲翰林學士
有大名於世其後永慕齋景武公諱軾事 世祖官止
兵判六傳而進士諱善卿號樂天齋於公爲九世祖自是
連數世官不達五代祖諱奉周 贈工參高祖諱楚明
同樞曾祖諱壽民 贈參議祖諱啓華 贈參判考諱讚
基參奉 贈左承旨妣 贈貞夫人海州崔氏師崙女
以 哲廟辛亥八月九日生公于羅州治西明堂里第
生而岐嶷姿貌䧺偉志氣遠大大異凡兒甫入學文藝
夙就雖不肯屈首課程而能通大義性篤孝友善事父
母母夫人抱宿病積以歲月公邀醫調治誠敬備至終
至復常以至接待醫師有同一家久而不衰此可見加
人數等也於兄弟有無共之未嘗見鬩墻之恥推以及
於宗族各得其歡心尤能輕財好施見有書塾之貧不
能肄業者爲之出力優助使之勸學塾人賴以成立如
是者數處往在癸巳飢荒滿目官無設賑之方公以義
出財多所賙給闔境至今頌其惠公少有經濟之志而
無可展布初事州牧閔公種烈閔公亟稱之逮夫甲午
東匪擾攘先自古阜敗衄官軍其勢鴟張連陷州郡豕
突于長城隊官被殺人心離析莫可收合羅州介在衝
要之地孤城守禦勢甚危急於是閔公辟公爲都統將
悉以軍務委任焉公登壇壯士歡聲如雷密勿協贊奮
發義勇守城則固出戰必勝八朔拒守前後告捷凡六
度而軍容嚴肅禁戢㬥掠由是所至民皆持牛酒歡迎
是歲十一月閔公陞招討使於是公承令出征南救靈
巖東保南平威聲所及賊徒散落繼以 王師下來餘
黨就捕招討使馳報軍功于政府以公爲首其錄功別
紙曰七月初五日西門之勝公嚴束吏民分正行伍不
避矢石大鏖一場捕捉賊徒百餘名多獲軍器十月十
二日砧山之役匪魁孫化中率萬餘名聲言屠戮羅州
群情驚危城中蕩沸公激勵忠義領率軍兵出陣于光
州賊徒彌滿在在屯結公小不動心身先士卒飛砲急
擊彼徒未及措手望風逃走追入社倉仙巖等地收其
器糧燒其巢穴十一月十二日聳珍之役匪類數萬聚
屯於北倉上下十餘里放火攘奪五六面坊人烟垂絶
公尤不勝憤痛領率砲軍數百出其不意齊討神速手
砲廝殺剿獲無筭十一月十六日古幕之戰務安匪徒
聚其旅若林聲勢甚壯公又統諸將領保合民兵距賊
十餘里而陣彼衆我寡惟以計勝指揮砲軍兩面埋伏
示之以弱彼果輕易之數萬之卒兩路分派沖火放砲
風擁而來公當先出陣使善砲者先放大椀砲兩處伏
兵一齊吶喊千步隊鳥銃軍賈勇先登賊衆一時披靡
四散奔走橫屍相枕落水死者甚衆整軍而還不傷一
人一騎招討使大加稱賞曰不意干城之才在吾幕下
同月二十四日南山之捷賊徒蓄憾於累敗思欲血戰
誑誘十餘邑匪類分三路而來必欲屠城而後已公從
容整暇分作奇兵乘其少懈當先突擊賊膽落於疇昔
之敗望風奔潰追亡逐北剿殺三百餘名所得銃劍馬
牛甚多自是賊不敢犯城此皆馳報中語而文多不盡
錄時朝著不靖爵賞不及而謙退不伐獨無幾微見於
色辭最後因諸公訟冤特 除海南郡守公不欲往赴
而以母夫人故黽勉之任時參書官安宗洙攝州事勒
行薙髮氣焰甚熾觀察使蔡奎祥見逐招討令公亦遭
侵偪以及於公公曰頭可斷髮不可斷終不屈由是衆
情憤怒先是奸黨挾外援誤國 母后見弑 君父播
遷於俄館中外義兵在在團結湖南則前參奉奇公宇
萬爲之首倡將以伸大義於天下而公與之同事以此凶
徒持公甚急及州人之爭殺參書也謂公所指使尤含
毒焉然此則公赴任後事也方隊將金炳旭領軍下來
受奸軌指嗾構陷義兵恣行殺戮擧一道惴惴焉無人
色次到羅州密遣巡捕捕公載車蓋公甫下車禮邑之
賢士訪問民間疾苦治績著聞未數月也吏民愛戴以
故及公逮捕也闔境士庶莫不憤惋將欲出死力救之
公麾止之曰我是 朝家命吏雖有罪過固當推鞠而
況全無所犯乎旣至炳旭無一辭供招卽命行刑公大
呼曰我有何罪爾是何人而敢自擅殺乎炳旭俯首無
語竟害之卽三月十一日也滿城士女奔走號哭曰鄭
海南死矣吾其奈何不擧火者三日遠近聞者莫不齎
咨涕洟嗚呼冤哉蓋嘗論之東匪之亂固國家初有之
變也始焉誦呪倡邪誑惑愚民終焉稱兵肆暴貽憂君
父以至隊官之殉節而梟首 綸使之奉命而燒殺連
陷完府兩 殿睟容蒙塵剽略州縣燒死 命吏八道
皆然無敢嬰其鋒者惟洪州與羅州保全而羅州全勝
緊公之功固當十世宥之而一不免其身尙可忍言哉
安參書之恣㬥實難枚擧而其犯逆肆惡之尤著者則
其於 國母之被弑曰甲午六月宜有此事而拕至今
日亦是異事且云立校養士無關於 國毁校存堂以
置兵隊客舍望賀虛文可厭宜存實事版籍者人命之
所繫也聖人式負版者而盡爲曳出以付塗壁休紙碑
閣者追思前侯之遺化也以爲後人之師法而盡毁之
以充各廳火木爲邑宰者有一於此罪不容於 王法
而況兼而有之乎春秋討逆之法人人得以誅之名正
言順而謂公爲謀主又謂奇松沙所厚枉被殺死時輩
之無忌奸細之構誣可勝誅哉公之有功而無罪被誣
而抱冤可以建天地質鬼神而無疑矣百世之後必有
公議之不泯惟竢知者知之難與不知者道也公之配
淑夫人光山金氏洪權女聞公之死卽欲絶粒下從而
旋念尊姑在堂諸孤滿室隱忍不死終至成立家事可
謂贒矣凡擧三男三女男長遇燦議官次遇卿參奉次
遇權女適朴正錫梁周煥曺道基公之葬初在終南壬
坐之原後以宅兆不利移窆于葛馬甲坐之原遇燦謁
余而泣曰先人之功烈如彼其卓卓而抱冤而歸叩地
叫天無所逮及迄未蒙伸雪之擧今則世運變嬗 國
事罔極訢
以俟後世而四顧無肯爲吾先人把筆者惟公與先人
情誼有素敢邀惠一言將以請於作家願公無讓焉余
不忍辭亦不忍文因竊念在昔高麗元帥金公得培破
紅巾復松京未及受賞爲奸臣金鏞所構梟首尙州圃
隱鄭文忠公哭之曰遂使泰山之功轉爲鋒刃之血吾
知其忠魂壯魄千秋萬世必飮血於九泉之下嗚呼若
金公雖冤死旋得文忠之筆至今不朽而公之冤死實
與金公相符而誰能爲之褒揚哉雖然松沙奇公以義
吾義死吾死詡之招討閔公以干城才稱之以此報於政
府轉運使趙公弼永將欲訟冤而未果直指李公以勒
構冤死狀密 啓于 上州之多士以公冤死事聯訢
觀察使及繡衣者不止一再今雖未得伸雪亦足以徵信
於來後矣遂爲之撰次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裁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