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日招討使展拜於 聖廟招集諸生行
士相見禮擇年少俊秀者居齋讀書定五日講規朝
夕供士之柴米油鹽捐廩以排用於是士氣益振
初五日先是鄕人劉基錫爲人剛直慷慨及東徒之
起欲使勒入劉正辭却之指東徒以逆流大爲其忤
至起兵犯城之日匪類執劉將殺之其中李興水者
當先手刃劉大罵不屈而死至是詗捕李賊而亂杖
殺之
初八日廵撫營別軍官崔日煥周行列邑侵掠平民
所到之處人家資産攘奪無遺自招討營捉致牢囚
論報廵撫營因其回題梟首北門
初九日結城花山李承宣偰蕫其村民築堡於月山 十九日招討使設祭所於金馬川爲文親酹於戰亡 二十日 朝廷遣判書朴齊寬宣撫湖西是日到州
二十七日以雉寺面新里獄事論報於招討營曰節 二十九日招討使以本營將官及各邑儒會長農堡
遺書於招討使曰以愚之慮爲今之計一曰選兵二
曰修堡而已選兵然後可以征討修堡然後可以守
禦兵在精不在多徵兵滿萬不如召募數千此古人
選兵之意也仰攻如登天之難俯擊如壓卵之易平
地金湯不如山城之彈丸此古人修堡之意也以近
日事觀之官軍皆是未鍊之卒儒兵皆是不敎之民
此不幾於驅市人而戰者耶幸而賊徒亦皆市人也
故我衆賊寡則賊
於多少而不在於强弱禮山失利賊衆我寡之故也
及其入寇之日官軍雖多怯而不前日兵雖少能以
爲力兵之敎不敎爲用之懸絶如是一捷雖幸不可
使聞於隣國如此之兵或可用於土匪而豈可用於
外寇乎議者之懍然寒心亦已久矣選兵之所以爲
急者此也夫禦賊之道莫如守城近日列邑之失守
見陷不但人謀之不臧未必非無城之故也顧此洪
陽有城可守特無控制連絡之所險阻依據之地平
地曠野四面無礙若使賊徒擁數萬之衆分屯要害
之處而絶其外援之路不必挑戰惟爲持久則勝敗
之數亦有所未可知者幸而賊無終日之計而不解
攻城之法故旋自散走如此之城土匪則或可防而
外寇則決不可防修堡之所以爲急者此也選兵者
卽古抄選先鋒之謂也古人云兵無選鋒者必敗昔
唐太宗選精銳數千皆皁衣亦甲分爲左右隊每爲
先鋒所向無敵宋時岳飛韓世忠劉錡諸人所與無
幾而遇敵必勝者以其精卒也劉獜以七十萬衆敗
於淮上以其民兵故也所謂選鋒者何邪夫天下之
人怯者居其九勇者居其一其在平時同編行伍一
樣無辨及遇勁敵則怯者先潰勇者亦不能不走勢
如奔波相率皆潰雖有猛將而驅之亦無如之何矣
顧今官軍儒兵之數不爲不多就於其中別擇壯勇
者則抽百得十抽千得百必無不得之理且勑列邑
勿論幼學閑良公私賤官屬才人僧徒白丁募得勇
悍壯健者使之各薦幾人隨其邑之大小或百或五
六十人或二三十人或免賤而榮其身或重賞以激
其志一一招見先察其狀貌次試其膂力旣又敎之
以技藝苟如是則數千精銳不難得之矣以之爲前
鋒用之於先登陷陣之地則古所稱背嵬之軍無以
過此至若烏合不鍊之卒或用之於候望之際或用
之於設疑之時豈可用之於衝突摧陷之地乎夫戰
以勢勝兵以氣用惟吾兄之留意焉則軍國幸甚修
堡者卽古據險淸野之謂也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
以若亞聖之才老於戰國之世豈無所見而垂訓於
後世乎蓋我國僻在海隅山川險阻故用兵之法短
於攻取而長於守禦守禦之方莫如山城昔在龍蛇
之難賊入倉卒八路盡陷而善山之民能守金烏山
城文化之民守九月山城權元帥守禿城安學官廷
蘭率流民守仁川山城之得力前鑑如此兵法曰諸
侯自戰其地則爲散地蓋當搶攘之時則民皆避難
逃散閭里空虛人烟消絶所以兵勢益孤而官不能
自守者也故預爲據險之處聞變則使奉父母挈妻
孥移運糧財而淸野待之民不散亡卒有依恃爲公
爲私以死固守雖百萬强敵無如一小堡何也豈不
韙哉大抵洪陽一境可堡之地非不多矣其爲鎭而
可以爲護者莫如月山居近而可以控援者莫如龍
鳳此兩處實爲洪陽之保障決非等閒之地譬如都
城之南北漢脫有不幸則捨此焉往兩地堡役正爲
急先之務且勑列邑有舊堡之所固其址修築有可
堡之處相其宜創設官有可守之道民無潰散之慮
在在相望星羅棊布其於洪陽如手足之捍頭目子
弟之衛父兄聲勢相應命令可通成功之策莫善於
此惟吾兄之留意焉則軍國幸甚嗚呼兄以今之時
爲何如時事邪蚊雖噆膚而鼠實甘口狐或革面而
鯨未授首仁人君子不幸而當此時則何敢委之數
與命焉而恝然無憂乎兄若以臨難規避全軀保家
爲心則已不然而以諸葛公之鞠躬盡瘁岳武穆之
涅背報恩爲自期欲伸大義於天下則非兵莫討非
城莫守選鋒修堡實爲今日之急務國家恬嬉已久
軍制解弛土崩之患迫在朝夕而當局之人迷而不
知局外之人知而不言思之至此不覺痛哭流涕繼
之以狂叫亂嚷而不自止也以兄擇狂之量如有採
用之意則所謂選鋒之法修堡之制亦非難行之事
也益加深思而處之幸甚又竊有一事之效誠者嚴
軍律是也夫軍法必有一定之規恩以結之則吳起
吮疽法以斷之則諸葛斬友凡事之斷不容貸者必
曰嚴於軍律嚴於軍律者非敢忍於殺人也不嚴其
律而專主其恩則兵不畏我如敵也雖使之赴湯蹈
火其可得乎子儀之以寬治兵非不美矣時有不同
勢有所異惟兄更加三思
將士及死節人又使人祭告罪死人招安之祭金秉
暾曰我欲其生賊欲其死人可知爾 君謂之忠母
謂之孝他何更校祭朱弘燮兄弟曰嗟爾二朱難弟
難兄余豈可忘愛蛛之情祭韓基慶曰爾父呼爾有
棗丹兮爾母待爾有衣斑兮紅棹朱楔將光爾門爾
來祗受 聖主之恩祭士卒曰望子之閭瞻兄之岡
寡號孤呱如在我傍國有恤典無憾存歿惟爾有神
各歸爾室祭李昌旭曰失之於禮收之於洪生者之
免死者之功祭校生六人曰有座巍然孰不知尊此
賊無眼敢入斯門微汝六人有誰衛聖冠儒服儒斃
不失正祭劉基錫曰死固當死其罵有聲子獲父仇
余嘉其誠招諭罪死人曰人死是鬼鬼靈於人鬼其
更思天豈不仁自不爲死誰得殺之嗚呼汝曹我心
實悲
到付使甘結內高南下村居李成振白活內矣父初
不染汙東徒而十月晦往于德山地被打於雉寺新
里尹德培處仍爲致死故同德培今玆捉得惟願如
法勘處亦爲置罪人尹德培眼同狀者玆以押送詳
細査實的覈報來亦敎是乎等以罪人尹德培卽爲
捉入曾與李成振之父有何嫌怨如何行打而至於
致死之由嚴覈盤問是乎則所告內矣身與成振之
父素不知面有何可怨是乎旀去十月晦日卽東賊
犯城敗散之時也矣身所居雉寺一面之儒會諸人
設幕防守敗走之黨逢輒搜驗或有登時殺傷者或
有生致招討營者矣身亦參其會的有目見是如乎
伊時適有一老者踉蹌走過而一會之人執而詰問
則語言慌忙氣色殊常故探其佩囊現有東學標二
片於是衆憤齊發一辭可殺或以拳毆或以足踢何
暇問其姓名誰復知其居住乎因以致斃卽爲掩瘞
是白加尼事過幾日洪天池洞居金公實來謂矣身
曰向日汝洞之死埋者莫非高南之李翁乎今其子
成振爲覓父屍四探近里縱不知其眞的而指示或
中則爲成振地亦一善事是如故矣身以愚直之見
不料其生事隨答以無妨矣成振掘驗認眞爲其父
擔屍以去故始知其死人之爲誰是乎旀不意成振
乃以公實立證而謂以渠父被打於矣身而致死是
如以矣身爲首犯而發告於營門是白乎乃第以當
日之事機殺成振之父者是殲賊而非殺人也矣身
亦不敢謂之獨無手犯而當場之人苟非賊類而有
人心者則孰不欲打之孰不欲殺之然則死者之死
實由於衆人之共殲亂黨今乃以矣身之名單擧以
首犯豈不冤枉乎特爲明査論報俾免橫罹亦爲有
故所謂金公實卽欲捉來則狀民李成振自願率待
故待其到捉入査問是乎則所告內李成振父之死
於新里事狀果爲聞知是乎所日不記去十一月良
中往于新里之路李成振與四五漢子覓其父屍遍
行村里故矣身逢彼尹德培說道成振覓屍之事而
若指屍處慮或汝洞之有事云爾則尹哥曰事屬旣
久今何可慮旣知屍處汝其指示何必問我云云故
果爲指示是乎乙加尼成振覓屍之後反疑矣身究
詰得知之由故矣身以所從聞擧尹哥以對矣成振
因此而以尹哥爲首犯是乎喩實非矣身之丁寧立
證是如故又問汝非成振之親戚則他人之失屍覓
屍非汝所關又非新里之居民則他洞之有事無事
於汝何干往來模索簸弄惹端必有曲折汝於李哥
以覓屍爲功而有私又於該洞以有事恐嚇而討索
其設心而做謀從實無隱是遣且汝從何處而得知
成振父之死於新里埋於某處是加喩節節直招爲
良云云則又告內李哥處果無一分拘私之端而但
於新里洞中每戶二斗租討索是遣本事則矣身妻
父河汝凡居在新里故得以詳知是如是乎故同河
哥又爲發牌矣新里一洞之民上下老少齊到等訴
前後事實與尹德培之招毫無差爽皆曰手打爭爲
首犯是白乎尼蓋論其本事去十月之晦此何等時
也彼四散之賊人得以誅之愚彼成振之父卽是老
悖之物妄生平路閒行之計故犯危方不入之戒藏
得匪徒之標認作護身之符遇儒軍而被執渠自送
死謂邪道之不染人誰肯信若使新里之民能知處
事之義持其標獻其馘直告當場之事則論以功施
以賞豈有今日之訟乎今不可以此少失深究於亂
中之村民是乎旀第其囊中之標今乃憑驗無處則
或可謂之疑端是乎矣昨冬儒幕之見人搜驗卽是
通行之規而莫不護儒而討匪亦其大同之常情獨
於成振之父萬無不搜驗之理搜驗而無可殺之蹟
則必是共護之儒徒也何遽以惡意相加乎非但一
洞民之所共見證推以事埋足可破惑而不可歸之
粧撰是乎旀以言乎成振則以人子報仇之心聞某
甲行打之說宜其不留晷刻登時發告是去乙由前
而不能挽老父之妄行而使就危方由後而自謂得
讎人之眞贓而經久始告此皆不近於情有難盡信
其告是白如乎蔽一言自古兵亂之中橫遭死亡者
何限而未聞其起獄於經久疑似之地兺除良況今
成振之父自致於必死之地而又有其可死之端者
乎獄情如此宜加參酌是乎旀大抵此獄之起端專
由於金公實之惹出而幸隣洞之有事看作奇貨爲
他人而覓屍慮有德色初旣討財於各戶租二斗而
未充其慾又欲嫁禍於蚩氓喙三尺而莫售其奸如
此騙詐之輩不可無懲故牢囚鎭獄是乎乙遣尹德
培段雖以首犯之目枉被指證之誣而事在一洞罪
非偏當是乎乃旣爲被告則待處分擧行次竝爲仍
囚緣由牒報
長召募官義兵將戰亡人節義烈行人功勞事實別
具成冊論報於軍部將官則營將洪楗前營將韓澤
履土中軍朴鳳鎭別軍官前郡守李周承幼學鄭基
璜趙鍾世徐相臣鄭翰朝出身宋台顯崔洛圭參謀
官前中軍朴鴻陽前都事韓應俊前營將張定植幼
學李鍾遠李斗鍾從事官前都事尹滋赫帶率軍官
前五衛將表龜錫糧餉官座首李奎承營繕監官前
五衛將張永植五陣領官金商範金鍾憲金周炫韓
相翼李能淵廵哨軍官李錫範譏校金錫敎修城監
官崔東薰李興朝韓德鏞崔應淳出身李熙元李永
植柳相默李熙謙李啓春朴春植韓永崙沈恩瑞繕
械監官李應老戶長金寬燮記官李昌檍刑吏崔學
淵儒會長前承旨鄭憲朝前郡守金世熙前縣監李
基鎬前郡守李周承前學官李能淳前五衛將朴永
蓍進士趙聞永前參軍趙周顯前五衛將金永漢出
身吳胄永鄭寅好幼學李章憲李根學林翼鉉尹容
裕徐仁輔李建永沈光澤鄭基璜鄭舜海朱台煥黃
芝秀安光植徐基肇鄭翰朝韓麟錫李相宇金商重
朴舜煥崔義榮安昌植宋瑨玉金秉熹蔡相晩金福
東前學官李奎應出身南建熙幼學洪寬厚尹善稷
農堡長前縣監閔岐鎬前學官李奎應進士表鶴洙
幼學黃英秀召募官進士李章珪義兵將前縣監李
時宇戰亡人 贈軍務參議金秉暾 贈軍務主事
李昌旭朱弘燮朱昌燮旌閭韓基慶幼學洪敬厚李
鍾國童蒙申泰鳳泰安前監察金啓連閑良李明淑
砲手金佑連朴信勤節義人洪州幼學劉基錫德山
前都事黃鍾元海美幼學金商燁禮山前五衛將金
命璜其子漢廷瑞山吏宋鳳勳洪州校生吳景根崔
民志崔學信方世永方錫珪李萬五烈行人洪州故
學生兪鎭雷妻李氏宋鍾祿妻鄭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