닫기

연락처
기념재단
TEL. 063-530-9400
박물관
TEL. 063-530-9405
기념관
TEL. 063-530-9451
Fax.
063-538-2893
E-mail.
1894@1894.or.kr

동학농민혁명기념재단 사료 아카이브 로고

SITEMAP 전체메뉴

1차 사료

사람이 하늘이 되고 하늘이 사람이 되는 살맛나는 세상
甲午斥邪錄 갑오척사록
일러두기

八月初一日乙巳點考內外部兵合一千五百餘人
竝令以巾裹頭脫去長襦使得便捷點畢執綱及諸
執事以位序立聚部兵在下使爽聲者大讀約條翻
語三申後將約條揭付館壁

初二日丙午東徒分據四境街路壅塞商旅難通市
不成樣

初三日丁未東徒聲勢日熾遂發郡庫鳥銃火藥鉛 丸分給部兵使之逐日試習

初七日辛亥市樣漸益零星所集者不過內外部十
里內人民而已 東部前監役李台煥以攻斥東徒
事合謀近部三面呈狀本郡 題曰
一境騷擾寢食靡安方以此事設鄕會有所令飭矣
令申之前若有此等之弊自洞中合力捉納以爲嚴
處向事

初八日壬子時赤城接主權景咸設接于金
引權順文爲接主方募徒黨而抵通本所
辭曰

方今布德于金谷而四方多士同聲相應故玆以
提通邑中參奉朴琦陽營將李裕泰先達李三文
尹啓善四人竝爲起送云云

退致接主朴顯聲抵通請放在囚柳川東徒
七人

初九日癸丑以金谷答通事招會朴琦陽等四人相
對擬議以判去就咸曰誓死不忍投入東徒朴琦陽
曰執綱所設施出於禦寇圖生也我將以租四十石
錢一千兩爲先幇助軍資而今秋收賭一任本所願
以家小同活其餘三人皆願以錢穀幇助與之共濟 危艱遂修書答之辭曰

秉彝扶義天人之大經也噫嘻挽近以來彝秉喪
斁義氣墮壞凌轢侵暴日甚一日本郡之有若干
兵備匪爲他也圖所以捍禦暴客共濟生民之意
也卽審來諭有秉彝扶義布德下民之語果出於
普濟廣施之意則甚盛擧也而但後錄中四人係
是部內之人且皆饒有儲蓄則環四部內外數萬
生靈性命之源莫不賴玆而保若無此人則當初
禦暴濟艱之計竟歸虛無且 官司管轄之民不
敢自下擅便故不得如敎起送以此諒度幸甚

南部淸福亭崔用鶴安國辰等七人叛背約條投入
東徒一依條規遣人毁其家竝捉囚之○柳川接主
趙成吉抵通請放在囚柳川東徒七人修答不許卽
以此意抵通于蘇野○夜二更北部龍山人怱報尙
州葛谷東徒六七人突入搶掠遣人救之捕得三人
囚之○夜三更北部龜山民忽報火賊數十人各持
兵器乘夜劫掠棒打幾死急發部兵十人及廣川部東
五里
民丁數十人馳往救之

初十日甲寅丑時量本郡兵追趕賊黨至甘泉屬安東地
郡東十五里
地界賊方入民家歇息部兵四圍掩捕賊以 大刀鐵鎚迎㨻部兵不得入於是白在鳳金太云裴
太山俱有膂力直前撞入用力打着使刀的手腕便
落刀于地遂攫其髻放擲門外衆人絆縛一霎時倂
捉了十一人收其鳥銃環刀鐵鎚以歸卽其詰問只
言事已至此發明無辭然我等皆東人殺我之後汝
等豈敢生乎衆皆憤忿是時部兵環視者數百餘人
一齊大叫曰剿滅火賊已有 京營令飭如此火賊
何可遲延晷刻遂簇擁將去埋之沙場是日 郡侯
修報 廵營○金谷布德所
抵通請放遣去夜所捕賊十一人卽日修答辭曰

執綱所設施卽係火黨防禁且承 廵營門火黨
剿滅之甘飭恒所摠察矣適因龜山洞民急報遣
兵掩捕果得賊黨十一人及其銃刀鐵鎚眞贓已
露無容更議不必究問居住姓名卽日埋殺今見
來通中貴接道人云者萬不近理所謂道人者寧
可有乘夜怯人之理乎道與賊自別不必混議致
疑焉

十一日乙卯蘇野接主押送柳川接主趙成吉錄送
其罪案已爲鳴鼓割案願加任意措治○金谷私通
來到辭曰

卽聞鄙接道人幾許名見埋云故接中諸員一一
點考則見闕者五人玆以提通捧招時草記姓名
謄送俾爲相準之地

卽日修答辭曰

賊贓已露罪情盡得故本不究問其居住姓名有
何相準事乎以此諒悉

甘泉道坪李鍾海請以弟尸出給事來告卽令修上
侤音辭曰

矣弟正浩年三十八不農不商浪遊技場矣去初
七日稱以入道于金谷接初十日午 得聞路人之說則矣弟同火黨十一漢侵虐於龜
山等地見捉於都所已爲埋土云故同
氣情理聞甚驚愕遣從弟千石白活於都所卽聞
分付則汝兄以這般火黨侵虐村閭以兵器傷人
矣弟之以法定罪無辭發明
已死之屍身出給矣從弟以爲掩土之地

前營將李裕泰出壯牛一隻以助犒饋前參奉朴琦
陽以租四十石補助糧餉

十二日丙辰東徒自火賊十一人埋死之後益加相
持分聚徒黨遏絶四境市路盛水不漏遇糧穀薪車 則輒攘奪焚燬之部中嗷嗷○嚴杖趙成吉鳴鼓徇
市○郡侯爲文布諭東徒會中辭曰

書曰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
有秋綱者人之倫常也農者民之大本也如綱無
綱條何以不紊如農不力穡何以有秋是故正風
俗明其倫常勤農業重其大本其爲道易明而其
爲敎易行也韓子曰以之爲己則順而祥以之爲
心則知而平以之爲人則愛而公以之爲天下國
家無所處而不當也道明敎行則孝友睦婣家齊
治平自在其中矣可不勗哉噫大嶺以南素稱鄒 魯之鄕而章甫古家日誦詩禮之文蔀屋生靈日
事農桑之業濟濟衣冠彬彬文物尙古學儉雖愚
夫愚婦粗解倫常之爲重農工之爲本鄒魯之遺
風庶可見於今日矣哀彼蚩蠢之氓不有法綱之
攸重不思産業之是務墯農無恒欺騙爲事甘作
浮浪之名目乃自陷於千仞坑塹豈不痛歎而心
寒哉官以匪才猥忝字牧之列惠未究於百里春
脚爰論政未化於一境民心倒懸咎實自執終夜不
寐不知措躬之所矣千萬不自意浮浪亂類成群
而作黨掘人墳墓施惡而行悖奪人財産嗷嗷之 情載路號號之聲徹天言念及此不覺潸然垂淚
悚然臆塞今夫東人之爲道聞自儒佛仙直由誠
敬信云修道行義應有其法浮浪之類行悖之徒
不知修道之如何假托入道肆然縱橫豈可以修
道之人云乎哉閭里以之而成虛稼穡以之而莫
收是可曰國有法而邑有人乎固當以 廵營門
關飭之申嚴一一剿殄施辟而招安不如順
化之好生故第觀來頭之悛習今姑安徐
將令申之義論理下帖到卽罷散接所各就其業
更無至騷擾之弊期圖網有綱而農有業俾得闔 境奠安之地宜當向事

十三日丁巳放送趙成吉及柳川東徒七人

十四日戊午廵營門回題到付辭曰

到付此類明是火賊則各洞之合力勦滅
固不足惜卽一快事而以其浮浪之類陷至此境
雖是滄取命亦慘矣才又有別甘矣嗣後防守擧
行之節倍加操飭無一毫踈虞事

蘇野接主抵通于本所辭曰

淸福亭道人在囚者卽爲放送則已不然則必有
大端生梗矣諒處之地

十五日己未 點考內外部兵○蘇野接主私通又到
辭曰

道書與儒書大同小異而爰黨之心與他逈別四
海之內今日入道則明日兄弟布德修行廣濟蒼
生是所本意而哀彼蠢氓難耐官需之加斂也吏
校之討索也兩班之土豪也難保朝夕聽聞駭然
不勝慨歎擇送知事接僚廵行各邑明正綱紀禁
斷豪悍者亦前無後無不得已事然近聞新入無
賴之類藉托道人能行不義埋死於貴邑駭惡莫
甚然不計罪之有無無難戕命是豈忍爲哉殺人 首倡難免償命之律又聞自貴邑嘯聚徒黨
煽動衆心是豈爲民之本意乎當此秋成在邇豈
無失農之歎耶到卽布諭邑村安堵如故無使騷
擾幸甚

卽日修答辭曰

貴通之正紀綱濟蒼生之語言則似是而恐涉僭
踰且考其行則全不副言甚可歎也暗地作黨勒
奪錢財私掘人塚搆捏平民恣行刑責是豈修道
之事乎十一人致死事已悉於前通而以火黨而
執贓死固其所復何可論彼旣火黨則亦豈非貴 所之罪人乎不計罪之有無無難戕命之諭甚是
未解者也勦滅火黨國法所許人人皆誅有何首
倡之可論乎嘯聚徒黨貴所之事也近聞尙咸龍
三邑及忠州兵五千餘人緣何事而聚會于山陽
等地乎大張聲勢欲屠本邑故一部同聚裹頭扼
腕血心防守而已本不出部外數武之地有何衆
心之煽動乎多人守直卽是陰雨之備則有不可
停廢矣以此諒悉

商東接主私通來到辭曰

貴邑淸福亭道人十八人卽商功接受道 之人而其中七人被刑於貴所云不知道人而然
歟更勿侵犯以爲安頓幸甚

看畢衆議皆曰淸福亭所囚七人皆已勘罪引過且
吾部中人不必刻剝以致釁外不如遂釋之卽令拿
入嚴戎溫諭就次放縱是日修答辭曰

淸福亭十八人旣曰貴所接人而已爲懲治歸化
那有侵責之理乎依貴通使之安堵是矣此人則
係是鄙所額內守直逢點一依前約條施措無得
參涉於貴所矣以此諒悉

十六日庚申宣撫使甘結到付宣降

綸音一度 分付一度卽令正書翻謄揭付境內街
店辭曰

王若曰嗟我嶠南多士庶民尙明聽哉予惟涼德治不
志政紊於上民困於下馴致隣國動兵四郊多
壘哀我生靈何罪何辜農桑失業飢渴莫救保抱
携持顚連道路慘惻之狀森然在目中夜屢興丙
枕未安惟爾一省士民或先賢後裔或古家大族
被服詩禮世樹風敎憂國愛君之念根於天性宜
其明辨義理深察時勢惟寧邦綏民之是思而夫
何近日聽聞駭瞠一唱百隨在在聚黨自犯干紀 之科以遺君父之憂也嗚呼爾等以乃父乃祖之
子若孫豈忍捨家學而入東徒乎爾等以乃父乃
祖之子若孫豈忍負國家而害生民乎予固知爾
等必無是也或者悶國家之多難愚忠胥激不知
所裁時則無賢守宰良士夫不能以義理時勢曉
然而諭爾等也故相率爲擾不知自陷於悖戾也
歟不然豈有是也嗚呼爾等非憂國愛君之人乎
今爾等鬧一日則國受一日之害君有一日之危
爾等何忍爲之譬如爲人子者父母有急病當對
症投劑順氣而治何忍以庸醫毒劑反添父母之 病乎嗚呼爾等非君父之赤子乎今君父淳淳然
曉諭而終不率化則是不父其父也予雖爲迷子
愛而芘之國有司法必不貸汝至若墨倅猾吏之
爲爾等蟊賊者重斂苛稅之爲爾等痼瘼者已令
道臣覈使鋤除之蠲罷之更無爲爾等所疾苦矣
其各安業以紓我宵肝耿耿之憂故玆敎示想宜
知悉

大院位敎是分付內近因我國之委靡不振以致隣
國之兵端而此卽勸我自强而已非有他意也我
於二十年養病之餘爲 宗社生民强疾而起保 護 聖躬力濟時艱凡係前日之病國病民者一
切革除方圖大更張一新之治此際我民不知時
勢裏許一或妄動則是不念君父之危而自速罔
赦之誅也惟我嶺表士民諒此誠心布諭其各安
靜勿動以觀我 朝廷安民之如何可也如或聚
黨作鬧國有刑法毋至後悔

十七日辛酉文諭淸福洞民辭曰

洞中十八人以背約之故已爲毁家尊洞
亦以日後懲創之意面面曉諭而若或有日後背
約之弊該尊洞當受重勘惕念擧行無至抵罪之 地爲可

十九日癸亥金谷私通來到辭曰

蕫子曰道之大原出於天敬天修道保國安民凡
我修鍊之第一先務也見今八域生靈葱葱于于
陷溺於塗炭湯火之中何莫非 先王之赤子
祖宗之臣民乎夫何叔季以降春絃夏誦之場有
燕麥免葵之歎而皇天陰騭畀之以保安之良規
將欲安盤石壽箕翼以奠無疆之歷服則道自道
矣何必別之以薰蕕視之以秦越乎通犀末由未
知邑議爽豁心靈以爲幸耶不幸耶如有浪類竊 發之患則律之以刑具俾法乎鄒夫子所謂國人
皆曰可殺之聖訓則元無無辜橫罹之端矣意者
刀筆之中有摠知關和之良遂矣秖切仰天太息
而恭竢公法之夬決而已際此危艱庫儲蕩罄公
私俱困而秋務方殷簿吏之看坪未至面任之文
帖未宣其咎安在似未體仁明字牧之一念矣遣
吏看坪依甘結施行一心奉公公私幸甚

卽日修答辭曰

竊惟金谷一區本邑之冀北也先賢鴻碩世世相
望修齊平治之道仁義孝悌之行自是裘禍茶飯 今其遺風餘韻猶尙未艾宜其衛正斥邪之擧先
於他處而今乃幡然改轍爲邪學之領袖不審貴
意之所在也憂國濟民之道儒道中備且盡焉則
未知何道更有勝於儒道也哉不意近日有奪財
打民掘塚竊兵僭越於 王法之外者皆稱以道
人則不可不別之以薰蕕視之以秦越也至若浪
類竊發則今所謂火賊在法當誅在道亦應當誅
況乘夜劫人各持兵器無難戕擊賊中之尤惡者
也已有 朝家勦滅之命 廵營詗捉之關旣執
其贓人皆曰殺則是非但邑人之可殺乃國人可 殺豈曰無辜而橫罹乎道中亦必施之以可殺科
非但刀筆之中獨有知關和者矣至若看坪文帖
一款卽據道接之各處盤據數月騷擾邑吏怯於
出面該民無意納上之致也且有在上處分當嗣
後陸續施行近有關塞市路商旅不通甚至
打人焚物之境此則大是無據保安良規之中必
無是事幸須一切禁斷俾爲闔境安堵之地

二十日甲子時賊勢日熾以醴泉安東義城攻斥東
徒之故移通于忠淸江原慶尙各接都會于尙州梨
亭蘇野等地將圖伐邑而閭巷間小接各發徒卒競 相侵虐百姓不能支保冤呼之聲載於道路詞訟盡
歸於蘇野 官府則寂然而已又有東徒檢察官張
克元者徇行各邑稱以禁暴反多貪饕行李隨率擬
於道伯所到處風威如虎訴訟者如市○郡侯以東
徒捍禦事下令設鄕會招集知事鄕人與圖相確而
居外者怯於東徒且爲其所拘制無有至者只有金
藎根朴勝德潘在元三人而已

二十一日乙丑移通于安東府都摠所辭曰

天生下民降之彝衷忠孝盡節是謂斯道人類未
滅之前不可須臾離也夫何挽近以來所謂東學 者出焉其學則雖未知何學而旣曰學焉則意謂
盡心修工無害生民矣噫嘻今者有恣行凶暴嘯
聚徒黨輕蔑典章侵虐良民末由之弊未知稅駕
何地是豈曰修道云乎哉惟我嶺南東國之鄒魯
而嶺底幾邑又爲鄒魯中汶泗也家傳詩禮人行
孝友五百年淵天化育之中世稱人物之府庫而
汚氛一起靡然掃地甚可慨然鄙邑之有若干防
捍本爲板蕩時陰雨之備也顧玆人少力弱不過
爲支廈之獨木拒轍之一臂何以障巨川之狂瀾
乎雖然寸鐵剛腸誓當蹈刃赴火爲吾道死而無 悔也竊惟貴府則嶺底領袖之邑也仁肚勇膂忠
肝義膽莫非近千年培養之餘環四境絃誦之俗
適當禦暴敵愾之際井井之旗堂堂之陣必將冠
於諸邑願倚輔車之勢唇齒之助竝力同志扶正
斥邪捨今日而更待何時哉玆以通告凡干節度
規約韜鈐籌策一一詳示俾有依倣而無誤若有
倉猝急警則互相救護使此嶺底幾邑知有人類
之地幸甚

是時各處東徒設大會于尙州山陽及本郡金谷花
枝各萬餘人聲言將屠邑邑中大震分遣人哨探回 報云賊勢浩大四方屯集如雲鳥銃槍刀森列如林
號砲終夜不絶劫奪村閭糧穀遠近騷擾避亂之人
遍于山野於是關東大接及商北龍宮忠慶醴泉安
東豊基榮川尙州咸昌聞慶丹陽淸風凡十三接主
齊會抵通于本所聲焰甚怕辭曰

夫敬天修道惟學之宗旨好生惡死乃人之常情
也而今此十餘人埋死者旣入於吾道則當以敬
天修德一念孜孜行悖閭里至有此境是不知天
命也然眞盜與假盜其分昭然自在非肆行悖戾
故犯盜名者則實不可以怙縱賊刑論亦不可以 殺越人于貨治之噫彼埋死者之父母妻子哀號
道路怨聲徹天天豈無心人孰不矜惻哉殺人者
死乃古今之通法 王章之成憲也遷延玩瑒
作尋常竟無伸冤之日則豈不切迫豈不憤惋乎
幸須詳探其渠魁幾名期於狎送則自鄙接當有
區處之方矣若一向冷視不此之爲則是爭長較
短期欲成大擧之心也凡事由大成小順由小成
大逬由大成小勢若穩當故玆以發通以此知悉
幸甚

卽日修答辭曰

天降萬民本無區別修道則爲道人行盜則爲盜
賊盜賊之中何必强別以眞假乎乘夜劫人奪取
錢財手執兵器無難擊人者未知眞盜乎假盜乎
卽令勦滅匪類之 朝令 營關不啻申嚴而此
事業已修報則題敎內此類明是火賊合力勦滅
卽一快事倍加操飭無或一毫踈虞敎是乎則死
者之父母妻子欲伸冤於何地乎在法當誅豈曰
冤抑一邑合誅豈有渠魁道盜自別道則可敬盜
則可誅有何爭長較短之理乎必欲爲盜雪冤則
王章與 營飭自在鄙等謹守 邦憲雖死無悔 矣且本月十二日來通有已死人勿論之諭而今
忽提通恐非相準憑信之本意更加商量之地

二十三日丁卯 郡侯以東徒成聚群黨將謀屠邑
勢甚危急事修報 廵營○哨探來報義城安東敗
竄來的東徒竝會于花枝相與謀曰今攻醴邑更無
他術只可分據要衝斷其市路使柴糧不入則不出
一月看他餓死矣我等以逸待疲不亦善乎云云時
東徒四面環據攔絶市路北有金谷殷豊松亭之塞
東有島坪甘泉石串之遏南有稷谷之據西有花枝
之屯將本部困在垓心衆心洶懼不知所出日聚首 相對無語而已於是執綱及諸執事相與謀曰今此
曠日彌久飢餓漸極衆心離散不可復合不如趁時
一戰以判生死之爲愈也我若先示怯弱要他入擊
我等抵死迎敵則賊可破也彼雖多數皆烏合之卒
孰敢死戰咸曰此計最妙遂率部兵三百餘人出花
枝相拒一里地觀看形勢賊人依山爲寨遍滿山巓
平地不知幾千人見得部兵逼來皆挺兵接應要我
打話叫喝甚猛遂使麾兵少進若將抵敵旋復退却
便佯敗而走暗留軍校二人於山凹處閃隱探聽消
息早被賊中覰見搜出大喝急殺此虜其中尹致文 者拔大刀擬之曰汝等部中廵環的卒祇此乎甚可
笑然今姑饒爾姓名急歸告汝倅汝邑軍器明日辰
時內趁期輸納可免一死否則我將屠邑軍校抱頭
鼠竄而歸是日盡募外部槍手日夜防守糧餉甚浩
部內人稍饒者皆出義納之錢穀以助軍資

二十四日戊辰 蘇野哨探人忽報當日丑時花枝會
接抵通于蘇野以爲本日脯時邑人三百餘人攻擊
花枝接會勢甚危急崔孟淳大怒卽使飛通各接刻
期齊會共伐本邑事甚危急云云有頃花枝私通又
至辭甚悖慢深詆說先擧攻伐之咎遂權辭辨解以 答益示怯弱辭曰

昨日自花枝洞有急報火黨數百來聚本洞將欲
屠邑聞甚洶懼遣本所若干探聽答云自安東來
的道人及本接道人云故卽爲回來矣追後捉去
鄙所二人大喝歸告汝倅及汝公兄明日辰時內
汝邑軍器輸納俾免一死不爾則屠邑乃已云此
果道人之言乎道人必無是也不勝訝感玆以提
通其道人與火黨明白區別回示之地

告祀于郡部主山將軍岩及毅忠祀高麗元宗時林支漢以郡吏從
元宗擊東都賊崔宗有功錄壁上三重大匡勳本朝宣廟朝郡吏黃士誠遭适亂覘賊爲賊所拘執不屈 乘機逃歸後擊賊有功歷官府使有氷蘗聲錄振武原從勳郡人立廟竝享二公
祀山祝曰

伏以兜率南榦漢水之陽走勢闢局鳳舞龍
翔磅礴千年䧺鎭一方廨宇穹崇閭閻密比涵育
昇平風淳俗美狺彼東徒乘時陸梁慢天瀆神犯
分壞綱謀害郡邑陷危在卽伏惟尊靈降監惟日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佑我韜鈴助我防捍號令丁
甲捲舒風雲殲殄醜類廓掃妖氛奠安舊址保護
生齒香火綿綿於百千禩謹以淸酌脯果祗薦于
神尙饗

祀祠祝曰

伏以勇略絶世忠義軒天竹帛垂名彝鼎銘勳英
靈不昧矜式千年匪意今者東徒大熾逆天慢神
肆暴行悖詬君虐民聚類攘兵謀害郡邑欲恣兇
獰藐玆一邦陷危在卽伏惟尊靈洋洋降陟號令
丁甲噓吸風雲廓揮神劍快掃妖氛保護生靈奠
安郡部香火綿歷於千萬禩謹以淸酌脯果用伸
虔告

抵通于安東都摠所請兵來救辭曰

今者東徒之自貴邑見逐者數百都聚一處合忠
慶各接不知幾萬數矣聲言先奪鄙邑軍器擊破 鄙邑後將向貴邑顧此邑小力弱不敢抵敵本邑
之危迫在朝夕若鄙邑先敗在貴府亦爲唇亡齒
寒之勢玆以急通望須調發貴兵卽卽遣救無至
孤城顚陷之地

二十五日己巳本月二十一日所送蘇野的使者不
歸傳聞早被囚滯未知死生其妻子呼哭可矜遂因
便修通齎送辭曰

本月二十一日修通專人齎送矣尙未見報未知
有何委折而然歟今聞各接大會花枝外言大是
洶懼大抵傳言不可取信然鄙所使价綠何而不 送耶鄙所與貴接至今守信不相乖違誤聽訛誤
致生釁岐甚可歎也使价無罪到卽放送之地

安東都摠所答通來到辭曰

通意謹悉而挽近無賴不法之類假稱東學出沒
於四境逢人縛打遇家剽掠甚至於發掘人塚幽
明難支梗塞道路民邑莫保一邑會議作統備械
略設條約以備不虞而入邑作梗之亂類幾名已
爲捉勘厥類又侵掠於一直面自鎭營發遣校卒
則已皆逃去一未捉得前後事實只此而已不過
村邑條約自保一境寧有井井堂堂之可論乎貴 邑捍備聞已定部亂類防禦想當容易若有緩急
互爲藩屛計料之地

郡侯以危急請救事修報于 廵營辭曰

東徒大熾之狀槪悉於前報本郡蘇野
及各處烏合之徒如雲飛集日增數千鍊銃煮藥
馳馬挺槍環境圍繞有如晉陽水漲孤城將沒本
郡之危迫在朝夕 綸音與 甘結眞諺翻謄四
五次䁱諭終始不悛以若殘弱邑勢末由之何
仍于
玆以據實牒報使敎是亟下處分事

當日花枝私通兩次來去不在話下

二十六日庚午時邑中防守殆一月畫夜不停人不
着寢市路關塞亦近一月柴糧阻絶部民飢餒相望
呼哭震動 官家需米亦難支供爲白粥以進之者
十餘日上下洶洶罔知所措○安東都摠所答通來
到辭曰

通意謹悉而亂類之去益猖獗欲奪軍器竝擊兩
邑之意至於聲言者誠極痛惋依通辭調發鄙邑
軍丁以遂蟻援之義計料諒悉之地

龍宮公兄文報來到昨日巳時量東人數千各持兵
器突入邑中打破庫門奪取軍器而去○郡侯以來 救事移報安東鎭營本所亦抵書于都摠所罔夜飛

二十七日辛未賊勢日急訛言煽動人心惶惶一日
四五驚多有暗運資産避于外村男婦老少携扶出
城哭聲震天執綱自率有司一邊慰諭一邊糾勑與
之同心防禦抵死勿潰○採陰陽家說以爲今方旺
氣在西而賊在西方卒然搶入賊乘旺氣不可迎擊
須宜伏兵截後以西擊東乃可獲勝卽夜調發砲兵
百餘潛伏于峴山旁谷中達夜守覘

二十八日壬申辰時量具牲糦殷品再度祀告于將 軍巖毅忠祠祀山祝曰

伏以維嶽崧高維人所仰狺彼東徒日肆槍攘罵
日詬天亂紀蔑法圍繞孤城淪陷在卽伏惟尊祗
大闡神兵禦以欃槍守以鐵營殪彼兇魁奠我生
靈香火千秋報賽無疆謹以牲俎酒齊明饎庶品
敬薦禋祀尙饗

祀祠祝曰

伏以東徒益悍大肆兇毒亂紀蔑綱罵天詬日兩
地分屯謀陷城邑伏惟英靈陟降在玆亟闡靈跡
赫發神師殄彼妖孽復奠生齒香火綿歷於百千 禩謹以牲俎酒齊明糦庶品敬薦禋祀尙饗

祀畢卽令部兵登高向西北放砲良久乃還 退致
接主朴顯聲稟目于 官以爲十一人埋死之冤將
欲伸雪於今日矣作頭殺人者二人爲先押送則可
得邑村無事云云有頃花枝都會中私通續至辭曰

以朝鮮害朝鮮非是同水土之常情也五百年
王政倭酋得勢億兆蒼生不被德化千里邦畿至
於何境塗炭生靈何以奠保乎方今道中之本意
斥倭也醴邑之事邑人疑於道人之會道人疑於
邑人之設軍其實在於罪者二人也今日當都會 于本邑罪人捉致後同心斥倭爲計矣同是東土
之民如無斥倭之義則戴天之下汝可乎道人之
義可乎道人則義兵也以此知悉

卽日修答辭曰

以朝鮮害朝鮮萬無是理而若有先害則豈有坐
受害之人乎攘奪軍器多聚徒黨將欲害誰作罪
二人何必含糊明言姓名使自 官措處可也何
煩貴中之捉致乎邑中都會之說未知嘗試歟抑
恐動歟事本無據不必强辨至若斥倭一款事係
朝家不敢私自擅便稱之以汝何其無禮細究端 末曲在於誰以此諒悉

午時量退致接主朴顯聲花枝接司金魯淵及其徒
三人入于本所宣言今日都聚邑中非爲別事將欲
修好幸勿驚慮執綱及諸執事厲聲叱曰唉爾狡猾
的漢怎生瞞我爾曹欲圖暗襲今以蜜口扮說麽少
須臾看他爾大兵來也不來也斬汝不晩遂㭜繫之
居少頃峴山候望軍揮旗放砲慌報賊兵萬餘
人彌曼趲進十餘里相續吶喊動地聲勢正急一邊
調發砲兵一邊登高觀望比砲兵趕到前堤賊已人
柳汀彌滿一藪與部兵相距數武執綱及 諸執事將朴顯聲金魯淵欲於座中刃之顯聲苦懇
曰今日進兵非我本意請權留金魯淵爲質若放我
先往歸陣當力勸無事退兵若不信使有司偕往看
我下落爲好遂解其械使一二伶俐有司扮作使价
持兵蔕往看聽及到賊陣顯聲急閃避不見看看日
暮衆賊皆暗儲銃槍蜜嗾說彼來的爲誰當先下手
害之有司聦徹早已聽得急回身趲到本陣背後賊
陣中砲聲大發聽得砰然一響鉛丸閃過耳邊險些
中丸遂匍匐仆地堤上部兵急救起遣回遂一齊放
銃聲震天地一霎時部兵環繞西亭長堤兩面夾攻 暗中但見火如流星聲如轟雷鉛丸着處藪中林木
和枝和葉紛紛落地黑烟滿天不分彼此間多少廝
殺是時早遣人密囑淸福洞民於山上多設炬火爲
疑兵等候本陣中砲聲大發齊起叫呼如此如此使
賊兵走脫不得至時山上火光齊起大叫說安東救
兵三千餘人且來汝賊那裏走活賊兵聽得神昏膽
落不知所出盡走入東南坪稻田汚池陷溺多有死
者餘皆脫弆體服赤衣逃竄部兵追趕多於稻田中
格殺之須臾藪中空虛了無一人收得其衣冠銃槍
糧穀鼎鍋馬匹不可勝記部兵還邑入于官庭踊躍 蹈舞部中男女老少皆回淚作笑互相稱賀正讙話
間部北父母山候望軍放砲大呼金谷賊兵數萬人
自鳱鳴峴趲進已到廣川沙場鼓角震天
喊聲動地部兵急罷舞奮迅踊躍一齊趕上至瀼川
水濱盡滅炬息喧潛伏于西岸路分兵從下
流潛涉至田間草中暗伏看得賊兵列陣沙場一字
兒擺開擊鼓吹角唱諾之聲震於遠近將欲渡水犯
邑正盤旋間兩邊砲聲大發鉛丸如雨下賊兵措手
不及死者甚衆一時潰散走向愚溪廣川田野山谷
不分東西顚沛躪踏多有死者部兵追至龜山峴部東 十里捉殺數十人收得鳥銃槍刀金鼓喇叭馬隻甚多
部兵還部整伍夜已向曙矣傳號坊曲使各安頓逃
入部內者多爲婦人所殺或以石擊之或以火燒之
金魯淵則繫置館舍時當着急無人監守魯淵破脫
械繫走了衆皆憤忿

二十九日癸酉部兵廵看四山要害處搜得賊人所
設絆索甚多平明執綱及諸執事入見 郡侯將破
賊事細述一遍 侯大喜勑令官廚賜酒壓驚○巳
時量安東救兵三千三十一人來到擊牛犒饋○
廵營門甘結到付辭曰

卽見釜港監理署電報則咸昌胎峯等地東徒戕
害日本陸軍士官云尤極驚駭卽發伶俐校卒跟
捕作鬧之魁漢及首從其餘黨一倂逐散
或遲緩責將有歸十分惕念擧行隣近各邑
互相密通隨機祕捉無或踈虞生事之地向事

日本陸軍五十三人及通辭火兵十人來到遂使住
歇將廳自邑供億日人言本月二十六日東徒會于
山陽殺害日本陸軍一人方欲勦滅不想東徒爲貴
兵所敗甚可幸也欲擊東徒則我等當前撞破貴兵
但自隨後諸執事曰東賊皆已破散不必煩公遂使 安歇有頃部兵於田野中捕得零賊及負火藥者二
人而歸日人卽令殺之○午後安東後軍及額外隨
從五百餘人又到時本郡內外兵一千五百餘人安
東兵三千五百餘人糧餉極難公私儲蓄蕩罄至於
分屬部中民舍市井酒飧俱匱勑令部民盡出所蓄
麥種助糧○部中喧傳敗散東徒數千復會于金谷
將欲更犯遂遣部兵及安東兵擊之早已散去衆兵
燒其設接所及接主廬舍而歸○ 宣撫使行到本
郡宣示曉諭文文曰

汝等俱以 聖上之赤子旣奉惻怛曉諭之 綸音雖豚魚木石
宣其感激而出涕以副 君父之命而猶復嘯聚
徒黨奪郡邑之軍器意將何爲 國家則務欲活
民至誠開諭而汝等手執兵器欲抗朝令是豈臣
子之義理乎 皇天雖終日仁覆而有時發雷霆
之威汝矣等獨不畏 國家之三尺乎其間列邑
之執殺火賊卽殺其行賊者也雖汝等當之豈可
不殺行賊者乎汝等若直與官邑相持則論以大
義決非臣分汝等亦具彝性必知義理故玆先傳
令所持兵器這這還納卽爲解歸安堵生業以副
聖上綸敎之至意宜當向事

郡侯以破賊之由修報 廵營

이 페이지에 제공하는 정보에 대하여 만족도를 평가해 주세요. 여러분의 의견을 반영하는 재단이 되겠습니다.

56149 전라북도 정읍시 덕천면 동학로 742 TEL. 063-530-9400 FAX. 063-538-2893 E-mail. 1894@1894.or.kr

문화체육관광부 전라북도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