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記
先生諱升澤字羲伯號農山以 憲廟戊戌六月
十四日先生生生之夕王府君夢有神人來告曰
此兒必貴顯貴顯以小字也幼戲有氣槪伏諸曹
九歲就塾師師對雪押兵字先生應口曰蘇武喫
雪氈不畏單于兵聞者吐舌稱奇十二姊壻鄭公
世容欲試其才俾讀禹貢凡三回輒成誦無一字
差以父兄命治應主司文十四赴星州試聲名大
噪辛酉捷鄕解至今塾士多傳誦其文乙丑先君
子歿于京在道至家絶而復甦者屢三年不入中
門日必省墓涕淚着處草爲之枯君子以爲孝子
之善居喪以不及龍門執手爲終天痛每喪餘雖
老白首而哭之如初伯公又不幸早世大夫人日
一溢米益無意於人世先生晨夕殫誠圖所以致
歡至或手抄稗史使婦女輩誦讀左右己卯大夫
人以天年終易戚一如前喪喪畢歎曰乾沒科臼
乃爲親屈也非吾志也遂卜築一書室日靜處其
中先生才高志剛凡宇宙間事無不以爲己責如
天文地理醫藥卜筮戰陣之術皆博涉而精覈焉
旣而專用力於爲己之學日誦中庸大學檀弓學
記乾坤易數百萬言至於節要一書尤融會而貫
通平生受用多在於此時四未張先生講道於同
閈之內先生朝夕就正一時及門之士莫不推重
焉壬午國有軍變人情遑遑莫保朝夕乃約鄰里
編伍作統爲坐堡法以禦警怯與季公及從子相
岐設爲一契用寓吳中范庄之義昏喪周恤各取
用焉乙酉有無賴賊根據近境拘人父兄椎人塚
墓先生道遇賊曉以禍福辭嚴而義直俄而賊果
散徒鼠竄曰從某丈敎也甲午東匪大熾竊據城
府殘破人家家又被酷焉先生避地於郡東華谷
郡官趙公膺鉉聞先生至屛騶徒來謁先生曰賊
勢如此執法者容得岸視而已乎趙公曰邑小賊
大爲之柰何先生乃授平東五策曰分怨曰卽斬
巨魁曰燒都錄曰越境行軍曰立統約修軍械趙
公遂馳報按使同時發兵不旬日境內澄淸時髠
剃令下先生曰草茅介士殉社義則未必有而殉
道責則實有之若時窮勢迫則不得不以捨生取
義爲究竟法乙未候四未先生于娥林寓所郭俛
宇鍾錫李大溪承熙來會焉大溪曰花山義擧新
敗晉陽尙騷時事如是吾林講論莫急於此願聞
一言先生曰昔秦政焚坑士無措身之路陳涉一
呼搢紳長者抱祭器而歸之況五百年衣履之國
猝變於夷花山首創保髮之擧人皆洽然趨附夫
善用兵者如轉圓石於千仞之上故事貴迅速兵
忌遲擬迅速則士氣奮厲威勢益張遲擬則人心
散渙間諜易乘花山諸公竟以遲擬而見敗彼晉
陽擧措纔得一城便自滿足留連荒淫其能有成
乎大溪曰二陵之讐八月之變其終默默已乎先
生曰雖有其義苟無其時則亦智者所不爲也故
二帝北遷三宮被虜討賊復讐實紫陽大訓而朱
門諸子未嘗自起擧義也丁酉講諸生於不知巖
庚子與李晩求種杞校南冥曺先生集關西問答
淫婦書頭流錄中妓名略加刪定餘皆仍舊以存
尊衛之意其三月遊伽倻山觀黃溪瀑四月未軒
先生歿加麻哭三月文集十二篇補疑六冊竝剞
劂而壽其傳又爲文顯刻於阡南以盡事一之義
辛丑郭俛宇有心爲理一性爲分殊之語先生作
虛靈說以辨之曰此本根親切地毫忽差却便流
入莊釋去朱子言釋氏枉把靈覺作性之病指不
勝摟夫理氣合而虛靈者心也以有形者言之銅
合水銀而明生焉銅比則理也水銀比則氣也今
曰性亦虛靈則性可曰合理氣者耶丙午與李大
溪校東岡金先生集支分補遺類附諸篇金相問
答興要務合二篇移入雜著庚戌社屋輒泣下沾
裾曰不幸老而不死以見今日自是杜門雖隣有
慶弔亦不往也是年問國內耆德各以金賜先生
以書斥之曰夫士不以貧窮而易其介不以威武
而奪其志白首土毛父祖以上世食國祿昨日國
亡今日受賜犬豕之行也士固有志何至相迫耶
其酋長傳手誦讀動色起敬曰義人也不敢强也
自後對人必問先生起居丙辰十月十三日不肖
有父之喪將掇先生卽位而哭之哀二十一日有
不安節以二十五日寅刻考終于正寢先是一日
小子侍側忽愀然曰吾何有學問哉一二諸友之
謬相推許寔四未翁風之而今遽然耄及之矣此
其死生之感必有前知者哉用其年十二月六日
奉窆于吉馬峴族葬之地士林會者數千門人加
麻者五十餘世系子孫錄在家狀中所著有農齋
講說靑史歷代黨評聚訟考證四惟篇文集竝若
干卷先生稟得來至剛大極高明之姿早得門路
之正加之八十年沈浸濃郁之功其所造極深至
高則有非後學淺淺之見所易窺測者也若其日
可見之行則事親孝處兄弟友政家也嚴接物也
恭而有禮平居昧爽盥櫛終日端坐未嘗跛倚常
曰天德王道其要只在敬敬造端乎正衣冠尊瞻
視敎學者也自灑掃應對至於窮理盡性戒懼謹
獨至於修齊治平循循有序未嘗躐等嘗曰爲學
當先審趨向趨向之不正雖讀罷萬卷只是虛發
之言論而汪洋滂沛措之事爲而光明正大著之
文章而平易純熟眞有體有用而間世之偉才通
儒也向使得位而行道乎則治世也可以興禮樂
於一代亂世也可以回落日於虞淵而一布終老
於嵁巖之下時也命也天也嗚乎天下將亂學術
先潰王羅之說懷襄一世先生之起喚醒一方之
人皆知朱退以來合理氣之眞詮實爲吾道之宗
也此則先生之於斯文斯世不可曰全然無功者
也嗚乎小子自能食能言未嘗一日離先生之側
以父子之恩而兼師生之義欲報之德實溟海無
際筆萎言短今於狀德之文又不能摹畵得萬一
也嗚乎痛哉從子相學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