닫기

연락처
기념재단
TEL. 063-530-9400
박물관
TEL. 063-530-9405
기념관
TEL. 063-530-9451
Fax.
063-538-2893
E-mail.
1894@1894.or.kr

동학농민혁명기념재단 사료 아카이브 로고

SITEMAP 전체메뉴

1차 사료

사람이 하늘이 되고 하늘이 사람이 되는 살맛나는 세상
李埈鎔供草 이준용공초
  • 기사명
    開國五百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高宗柱 初次問目

    국역보기 원문/국역

  • 이미지
    prd_0124_115 ~ prd_0124_162 (292 ~ 339쪽) 이미지
  • 날짜
    음력 1895년 03월 26일
일러두기

開國五百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罪人高宗柱問目 初次

姓名爲誰
高宗柱

年幾何
四十六歲

居在何處
居在南原

所業何事
曾經顯陵參奉

今有 大君主 勅命汝與李埈鎔有所犯案情節今當逐條査質
汝其不以一毫隱匿以貽後悔焉
當一一直告

汝之初次入京在於何年何時
辛巳年七月入京

由何入京
適設式年監試故爲得緊簡而入京

果得緊簡乎
不得

何故不得 非但初次入京踈於物情亦因晩時之故耳

其時入京時出入於何許宰相家乎
出入於蓮洞李判書豊翼家矣

其後更無入京之事
甲申年監試參榜乙酉年會試次入京耳

其時得中於會試乎
不中

其時住京乎
卽爲還鄕

其後更不入京乎 乙酉五月復爲入京

其時何故入京
得中於增廣故會試次入京耳

其時得中於會試否
其時得參於進士榜耳

其時參榜是公耶私耶
是公也

參榜後卽爲還鄕否

李判書之外更無親熟之鄕宰乎 所謂熟親之卿宰卽曺寅承朴鳳彬金聲根李
裕承也

此外更無熟親之卿宰乎
此外無之

右供四宰中擧其最熟而言之則卽爲誰也
李裕承也

其後更無入京之事乎
辛卯年又爲入京耳

由何入京乎
矣子參蓮榜故率唱次入京耳

唱榜在何時
是年十月也

唱榜後卽爲還鄕乎
卽爲還鄕耳

其後更無入京之事乎
癸巳年九月又爲入京仍不還鄕乃至此境

癸九住京之後僑寓於何許人家乎
僑寓於常人家

常人是何姓名而其家則在何處
始則芹洞文敬植家矣

文敬植或不是宰家之傔人乎
是遊手者不是傔人耳

住於是家幾月
至甲午至月乃移寓於典洞兵丁姜哥家至今年
正月又移寓於芹洞文哥家矣

何故再寓於文哥家乎
間有欲避不得之事故耳

其間更無所親之宰乎
昨年七月以後往來於雲峴宮矣

往來於雲峴宮則三舍廊中親於何舍廊乎 所親者卽李輔國載冕也

或有前導者而往見耶
初無前導者而躬自進矣

七月以後課日往來於雲峴宮否
昨年六月以前間日往來七月初五日以後初仕而入直故
未能如前往來

俄供七月以後往來於雲宮而今云六月以前何若是相左
滯囚經月魂亂神錯暫此忘却耳

旣云六月以前則始自何時往來於雲宮乎
自癸巳至月始耳

往來輔國舍廊時亦不晉見於大院位及李埈鎔乎
大院位則雖不進見而李埈鎔則知之

汝知李埈鎔始於何時乎
李埈鎔則辛卯年唱榜時一次見之

始言昨年六月再言昨年至月又言辛卯年唱榜時者
是何隨問而改年改月之甚耶
隨其進見之時而言故自致如此實非意在於改年
改月也

其間幾次進見於李埈鎔乎
昨年十月念以後今年正月前無一次之見也

正月以後見之乎
歲拜次一次進見耳

汝之 顯陵參奉圖得於何宰乎
得於苧洞李判書裕承長銓時

是出自李裕承之本心乎
其間雲峴李輔國致書於李台而圖之者也

李輔國之致書汝何以知之
其後聞於扈洞徐周輔處而知之

徐周輔何以知此事也
徐之言內自李輔國舍廊親持其書傳致於 李台云耳

汝之於李載冕其有何等契分而乃至此書之致於李
台乎
矣祖父在世之日有一遺訓傳於家內其訓曰至甲午
年淸國先動而日人繼至必唱維新之說而可延國
祚三百年且云維新之說斷自甲午六月二十一日始云
故昨年六月初一日以此暗通於李輔國矣其後果如
是言故李輔國因以大惑乃有此書於李台耳

汝知金國善乎
知之

由何以知之
數三年前金也來寓於居村中故知之

金也本來是何處人乎
本是嶺南人而其間移寓淳昌南原等地

其後不復得見乎
其後相見於雲峴宮矣

雲峴宮相見之前間無逢着於他處者乎
其間亦有逢着處耳

逢着於何處
彼或歷訪於寓或時相遇路上耳

數數相逢乎
間或相逢耳

金也是僑寓者乎或定家者乎
彼有妾名色則似是定家者而亦無定家之樣耳

金也住於何洞
住於齋洞

金之入京在何年何時乎
癸巳年五六月間入京

金也或有職名否
稱以金五衛將云耳

金之住京也以何爲業耶
以術客爲業

以何術爲業耶
相術

金也以相術名於世耶
此則未詳

與汝熟親乎
相知雖云三載而不可以熟親目之

金與汝之情境不是隨事相通之契分乎
無此等契分

汝與金都無相議之事乎
無也

丁寧否
然矣

或於雲峴宮不有書字相關之事乎
雲宮書字則間有相關之事耳

何書字耶
殺害開化黨之書字也

該書字之裏許汝或目覩其字否
目覩也

其書是堅封而傳之乎
不是堅封者而金也手持一片小紙而來之中有此
書耳

其書幾行幾字乎
不過十餘字耳

是書卽傳於汝者乎
然矣

是書出自 大院君乎或自李載冕乎
出自 大院位

其書汝寘於何處 覽卽付丙耳

何以付丙耶
此不可示於人者故付丙耳

此書止於一次乎
四次耳

四次書皆付丙乎
三次則皆付丙四次則不爲付丙耳

三次則付丙而四次不爲付丙者何也
雲宮分付內四次書輪示於田東錫黨類故耳

四次書皆不爲堅封而只是一片紙耶 然矣

旣云殺害開化黨則指目者凡幾人耶
金鶴羽金嘉鎭金弘集也

只此三人乎
然矣

四次書皆不過十餘字乎
然矣

初次書直指三人乎
初次書則不爲直指而只言殺害等事也

第二次則何以措辭 右供三人事也

第三次則何辭耶
戒以勿失時也

第四次則何辭耶
若失時難保性命云而其傍夾書三人姓名

四次書丁寧不爲堅封乎
然矣

四次書更無指以他人者乎
四次書中止此三人而金國善之口傳亦有指以他人者

口傳他人者誰耶 李完用李允用安駉壽兪吉濬朴定陽權某等
而其餘未詳

聞汝所供則此係國家莫大之事件亦係極其祕密
者也而四次書皆不爲堅封只傳一片小紙者非但踈忽
之甚其在做事之方何如是不審乎假使無知幼穉之
輩議做此事必不至於如是之鹵莾也
金也傳此時自火鐵囊中提出則亦是審愼之一法

汝云四次書皆不爲堅封亦云初無一見 大院君金國善
之致書也口傳也皆稱專托於汝此何等天地此何等歲
月此何等事件而在此天地此歲月專托此等事件於 初無一面之高宗柱而只有間使之金國善來傳四次
書之事乎
所見果如此

此等事件吾必不但査問於汝而亦有多端盤覈取
招衆口歸於畫一然後乃可結案而如或衆招不齊則
責當有所歸矣
衆招不齊則雖死無恨

俄供四次書果輪示於田東錫黨類乎
傳致於田東錫使之輪示其黨耳

田也是汝之熟親者乎 不可以熟親目之

汝與田知自何年何時
昨年七月晦間始見

見於何處
田也來於之館故見之耳

田之於汝旣無面分何以來訪
因沈遠采之所敎故耳

沈遠采是何人而其居何處
其居則彰義門內神堂而其業則卜筮云耳

田之於沈有何契分乎 謂有師弟之分

汝與沈素有面分乎
自昨年七月始見耳

汝與沈熟親乎
不可以熟親目之

始見也或因事故耶
別無事故而世稱異人故往見之耳

汝旣聞異人之說而往見則必有所問所答矣
問之以時事

沈答以何辭 沈云風高則淸人出來云耳

若淸出來則有何計策云耶
有計策云

有何計策耶
率其門徒六百餘名協助淸人擊退日兵云

雖與淸人相應而但以門徒六百名焉抵敵日兵耶
門徒中勇力之優者能超南大門故恃其勇而議
其事自六月念後設其會所於城外城內綢繆不已

會費出自何處
賣家鬻庄云耳

田東錫之名姓始聞於沈耶
然矣

彼之門徒至於六百餘名之多而何獨提起田也乎
田也是彼之首弟子云耳

沈言田是首弟否
然矣

田也旣是沈之首弟則田有何所受於沈也乎
但聞首弟之說而不知其所受之爲何業也

其間汝與沈也幾次相逢乎
數三次已

汝與田也相逢凡幾次乎
五六次相逢耳

五六次之相逢也汝就於田乎田就於汝乎
田就於寓也

汝則竟無一就於田也否
然矣

汝則竟無一就而田則五六次就汝者有何緊故耶
沈也蒙虛名於故耳

雲峴之寄書在於汝與田幾次相逢之時耶
相逢二次後

丁寧是二次相逢之後乎
然矣

二次相逢之間凡經幾日乎
不過數三日間也

汝與田二次相逢二三日之間或有金國善之來訪乎
無也

雲峴初次書在於汝與田始見後幾日耶
九月十四日間

田東錫三次來訪在何日間耶
八月二十八九日間也

田也之初次來訪在何日間乎
七月二十五六日間

田之再次來訪在何日間乎
七月晦間

雲峴之初次寄書於汝在於田也二次來訪後幾日耶
雲峴初次書在於田也二次來訪後一月假量

田也之四次來訪在於何時
九月念間

六次來訪在於何日
十月晦間

此外或無田也徒黨之來訪者乎
金乃吾者間有來訪耳

是田之徒黨乎
然矣

金乃吾是何人而其住何處乎
其居平安道而入京後住接於沈家也

雲峴四次書在何日耶
九月晦間

雲峴三次書在於何日耶
九月二十七八日間

再次書在於何日耶
九月二十日

自第一至第四次書皆可記得否
難乎書字之不紊次第而其意則可知之矣

汝可自筆書之乎
於警務廳五次取招也以繩懸之亂被箠楚至
於手足之不仁果難自筆書之

汝可口呼否
可以口呼矣初次書則聞其彰義門勇士多
聚云以此而可盡滅化黨歟再次書則金弘集 金嘉鎭金鶴羽三人爲先可除耶三次書則此等事
不失此時急急圖之四次書則若過此時汝等難保性命
云云耳

自九月十四日至同月晦日之間幾次往來於雲宮
凡三次矣

三次來往之日字可記否
未詳

李載冕與金國善之於汝孰爲最親否
金不如李也

金國善之初次來傳雲宮書後汝以此意及李載冕否 無也

此意或及之於李埈鎔否
無也

汝云於汝之最親金不如李而胡不以此意及於兩李乎
不緊事故不爲及之

汝於其間初不一見大院位又不以此意及於李載冕又
不及於李埈鎔則何以明知其書之出於大院位乎
筆蹟似是雲峴體故信之無疑耳

汝與金國善相親後知以爲規模中人乎或認以破
落之類乎 相知後敬而遠之耳

何故敬而遠之
金之於人相親也始則過譽終則過毁或有傍人
之不合於渠意者則謀陷萬仞坑塹口習可畏故敬
而遠之

旣知其人之口習如此則何以確信其書之眞出於雲
峴耶設使眞出於雲峴旣使此人來傳則在汝之道斷
當設法圖避高飛遠揚而何以甘其言諧其謀耶
與沈田兩人相親之後聞其恒言則嫉視開化
邊人如仇讐然每於會坐談話之際如有雲峴分付 則盡除化黨云矣適有雲峴之書屢次寄之於故揆
以愚昧之見盡除化黨見重於雲峴則富貴可圖自抵該
科空帶難恕之罪名

汝之其時愚見雖出於此而初無一言半辭於李輔國者
實屬訝惑
雲峴家規則其三代雖同居一室而見各不同事亦逈殊
故雖曰其書之眞出於老大監而其子其孫必無與知之
理若其家三代初不同謀而妄以此意通於中舍廊則慮
有不緊之事含默度了耳

雲峴四次書由汝親致於田乎或使他人轉致乎 使金乃吾傳之

使金也傳之後田不來訪否
田不來訪

然則汝亦不爲就訪於田耶
無也

金乃吾亦不來訪否
十月初三日初昏金也忽至請得某樣錢
當五錢百餘兩故問其所用則彼曰今夕吾黨會
於紅箭門內意在一次會飮恨無所持者故今有
此言耳

依其言出給乎
問其黨類幾人則稱以數百名故惡其虛
張不欲給一分錢矣彼終屢懇不得已許以十五兩

其間金國善或無輸錢於汝之事乎
有之

輸錢幾何
當五一千兩

一千兩一時輸盡乎
初輸五百兩再輸五百兩兩供一千兩

是錢輸於何月何日乎
初輸則九月念間再輸則念後

兩次之輸何人來傳乎
金國善親傳

金也之來輸是錢也名之以何所用乎
田黨酒債所用云耳

其錢卽出給於田黨乎
卽出給耳

何人處出給否
金乃吾處出給耳

出給在何日乎
九月念一二日間

汝於該錢中初無所犯乎
初無所犯

雲峴之書與錢皆自汝親傳於彼黨則明知
其事之成不成斷在於彼黨而書與錢俱傳
之後彼此一不相訪云者是豈成說乎
傳書後四五日間擬與彼我間一次相逢祕密收
議而不意其事之猝起於初三日夜耳

其後金協辦被害之說始聞於何人乎 始聞於金乃吾繼聞於沈遠采及田東錫

金也沈也田也皆就汝寓而傳此報耶
然矣

何日來傳乎
初四日食前來傳

三人俱傳於是日食前乎
三人俱至

三人同至乎
金乃吾先至而去矣俄而沈田同至

其後汝長住芹洞乎 然矣

其後見金國善乎
見矣

汝就於金而見之乎金就於汝而見乎
往芹洞之路相見

其日卽何日乎
十月初六日矣

金協辦被害之翌日胡不卽就於金而說道其由乎
金國善陪從 大院君長在闕內雖欲見之而不得

大院君雖長在 闕內而每日一次例爲出宮則於金也必待其來不肯就而見之

汝旣行此天下至兇之事而不卽就見於金者是
何主見也
聞金協辦之死悔心自發欲禁不得豈有主見而
不就於金之理乎

悔心由何以發也
當初所約旣期盡滅化黨則京宰中曰將曰相
者爲先可除而彼輩之先手者不過北人金協辦是
豈男子之事乎悔心之發良以此也

汝旣欲盡滅化黨則志專守舊耶 非專守舊而然也

果如汝供則近日之世稱識時務者莫如金弘集
金嘉鎭金鶴羽兪吉濬等幾人而除盡此等人則
欲以何許之人共濟時艱乎
欲使國權盡歸於雲峴故耳

國權雖盡歸於 大院位而一人之聦明焉能獨擔
全國事務乎
未詳之事擬問於日人而亦豈無人才之出
於其間乎

釀起此案之時汝之腸肚中豈無將相之指定者乎 成事後則相曰將者意不難其人而何必預定於
平日之淺量乎

曰相曰將雖云如此而汝之所望在何耶
所望不過一如斗小邑以爲榮親之資也

汝與金國善相逢於芹洞路上也金有言乎
金曰 大院位分付內彼不能遂我素志只除金鶴羽
一人此誠更無所用之類空費向日所輸之錢速速還
徵此錢爲可云故答以辦錢還納

其後果辦納該錢耶
辦錢之際竟爲被捉然深思 大院位之所 爲世稱英雄者誠是虛言

大院位之不足於英雄汝於何而驗之乎
其間 大院位屢次要見然不可輕先投足往來
於中小舍廊之際隨其聞見確知其英雄度量然後
可與議事於其間隨見隨聞究其所行則果不
足於英雄

不足於英雄者有何明證乎
不好正人君子其所與所接者太半雜類是可曰英
雄之流乎

所與接者何許雜類乎 大院位之宜與接者廣羅一國之賢才致之於廟堂
之上論道論政是其責也而其所羅致者卽不過術數
之輩是非雜類而何

此等雜類凡幾人乎
或以相術或以命術或以占術等者不知幾許人果
難一一記得也

其中汝無熟知者乎
其中熟知者卽金國善而其餘李起聲等
幾人但見其面而不曾接語耳

金國善李起聲皆有何術乎 兩人皆以相術進見耳

大院位之不足於英雄止此一端乎
又有甚於此者卽癖好淸人以待其出入者
亦一大病

大院位之待淸人別有主見耶
初不與 大院位對面則其所主見終
難的窺而推其所爲則槪可知之矣

其所爲者指何以言耶
其間得則自雲峴派遣多人於平安道
等地顯有與淸相通之機此非其所爲之可 以指言者耶

汝知曺龍承乎
不知

丁寧不知乎
丁寧不知

或聞其名乎
但聞曺三山之稱而其後聞之則所謂三山者
是曺也之別號云耳

三山之稱聞於何處何人
此是風聞不可明指耳

白▣

裁判所 協辦李在正
參議張 博
主事奇東衍
李熙悳
鄭勳敎

이 페이지에 제공하는 정보에 대하여 만족도를 평가해 주세요. 여러분의 의견을 반영하는 재단이 되겠습니다.

56149 전라북도 정읍시 덕천면 동학로 742 TEL. 063-530-9400 FAX. 063-538-2893 E-mail. 1894@1894.or.kr

문화체육관광부 전라북도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