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先生文集
先生姓崔氏諱慶翔字敬悟慶州后人也 崔先生以无極之道敎導後生執摯受學 辛末 庚午十月師母宅因孔生之周旋率眷移 癸酉七月劉道源金海成相議曰太白山 乙亥正月二十四日生一子名曰率奉卽 丙子二月往江原道麟蹄金演鎬家行設 丁丑仲春行九星祭幣帛祭需上同九獻 戊寅二月日往麟蹄金顯洙家行引燈祭 己卯三月初九日 先生與姜時元金演 庚辰二月念間與姜時元金演局同往麟 辛巳六月往本邑泉洞呂奎德家刊出歌 八月日柳敬順尹相五金永植金銀卿金 壬午六月軍撓後李敏夏來謁此時搬移 癸未徐仁周黃海一來謁伊後孫天民來 明者暗之變也日之明兮人見道之明兮 乙酉六月日公州觀察新蒞沈相薰丹陽 丙戌春營始農業而朴道一德賢徐致吉 丁亥元月吉日偶吟二句詩元通峯下又 戌子春師母主春秋隆盛家産凡節不能 己丑七月罷六任所七月念間搬移于槐 庚寅正月少有指嫌往金演鎬家二月望 辛卯二月搬移于公州東幕而孫秉熙應 壬辰正月因孫秉熙周旋搬移于鎭川扶 癸巳二月各道道儒有伏閤伸冤之議 甲午春人心浮動各處荒雜之類今日入 乙未正月吉日往麟蹄崔永瑞家是時捕 丙申元月九日秉熙向往忠州許▣鎭張 至二月初旬孫秉熙專人書告曰陪大宅 丁酉仲春將搬移于陰竹鶯山洞先送內 戊戌正月初四日早朝權聖佐率伊川官
父諱
亥三月二十一日居慶州劍岳早失怙恃
所業交違仍無恒産每恨歲月之虛送自
歎身勢之將拙至三十五歲辛酉轉聞龍
潭
每月數三次進謁矣八月旬間有透得理
氣之心不顧産業不出門外終晝連夜至
誠誦吮經三四朔也曾聞人之篤工每聞
天語而今我一無動靜是乃誠不足之故
也時値隆冬夜深人寂出往門前沼上破
氷沐浴每夜數次幾至二朔始若切膚終
焉氷水俱溫以若素貧之勢無他採薪之
人頹窓破壁寒風如矢毁爨舂舍梳頭氷
上亦過一旬聞空中諄諄之語曰陽身所
害乃寒泉之急坐心甚怪訝乃止氷上之
沐至翌壬戌正月屢朔長燈油餘半鍾子
更經二十一日達夜少無所損際此寧德
人李敬仲持來一壺油當夕燃火時見之
則油已盡乾心知自然之理也如是七朔
每切 大先生承顔之心然一自全羅道
隱跡菴行次之後詳未知下處何地有意
莫遂至三月初縣西山川里居白座首士
吉使崔仲羲持 大先生衣服與書札完
然入于龍潭故貿持二雉往佳亭子 大
先生咸氏孟倫家問 大先生還次之由
則答曰不知獻一雉往本邑李武中家問
之則亦爲冷落故更買北魚一部往問白
士吉家則亦爲牢却心自不平在路默思
則完然坐定于朴大汝家矣將向朴家纔
出數里士吉急來搖手呼之曰今往何處
答曰 大先生座定于大汝家今往郍家
也士吉曰聞於何人乎答曰心之所感自
然有知從何得聞乎士吉然則吾先去矣
答曰先後無間徐到大汝家門前則 大
先生心念誦吮之聲出自後園房中不勝
喜悅忙步入謁下問曰敬悟來何問誰
先生拱手敬告曰弟子之心自然有感而
來也問安後告以氷上聞語三七日燈油
不乾之事 大先生大喜曰此是天理之
自然也君受大造化心獨喜自負也數日
侍奉後告歸時 特賜道修詞勸學歌二
卷敬奉而還伊後數數進謁四方賢士稍
稍以進至六月 大先生作修德文夢中
謌二卷是時金伊瑞來訪敍喧禮畢 先
生請正租百石則伊瑞許諾而去送租一
百二十石自是之後將有布德之意始爲
傳道于寧德吳明哲尙州全文汝興海朴
春彦醴川黃聖伯淸道金敬和寧德劉聖
云朴春瑞蔚珍金生員等儒生而於是乎
劍洞谷布德之說始爲顯發焉
生文集
天叩地事不獲已束裝登程愁雲慘惔日
月無光彷徨道路所向無地屢日顚倒轉
至于江原太白山中轉聞 大先生凶音
是天耶運耶攀壁呼痛蒼天悠悠敢荷獄
中之 命爲念發捕之慮晝伏夜行東奔
西走忽至乙丑正月率妻子陪 師母宅
搬移于蔚津竹屛里僅過數年丁卯二月
搬移于醴泉水山奉 師母宅各産於尙
州東關巖戊辰三月移于英陽日月山中
竹峴僅保三年辛未八月又有指嫌妻子
各散所向無地偶到小白山朽橋有一巖
石特立下可容人與姜士元藏身於巖底
十三日絶穀橐中只有白鹽一合摘取木
葉
時大虎夜夜來護 先生謂虎曰汝以山
君有何意思而夜來保護耶汝雖有知我
奈怯懷虎低頭興興時乃九月望間也先
生謂士元曰身勢到此生不如死共落巖
下如何士元曰深山窮谷人所不見之地
遽斷殘喘決非英雄之事也古語云天崩
出牛死生間惟待天命可矣 先生笑而
無答此時寒風蕭瑟飢餓轉甚難保性命
之際有一少年背負索網
曰何處尊客來此何幹 先生答曰我本
嶺南人爲覽兩白山景到此失路幾乎危
矣少年聞自素網中搜出新粟飯一塊兩
人饒飢此實天授也 先生謂少年曰救
人之急濟人之困卽善根之大功也或可
幾日救濟耶少年許諾而去翌日果負粟
飯具饌而來饋之 先生更問曰君居何
地姓某名某少年曰居於寧越直谷里姓
朴名龍傑也曰距此爲幾里宅號云何曰
爲達十里宅號謂海州曰然則數日後夜
訪矣君其許乎少年曰謹奉敎矣後數日
果下山尋訪時夜二更龍傑出他老主人
迎接入房敍喧畢俄出夕飯淨潔可食主
人出外良久復入以其夫人之言告之曰
俄於窓窺暫見則客非包人乃不遇時之
君子也媤舅臨終時遺言有曰我死幾年
後有包客來訪者盡心救濟則必保子孫
矣豈敢忘乎豈敢忽乎我聽婦言始覺父
訓敢此來請此乃天助也願結兄弟與同
苦樂如何是夜 先生感激不已以淸水
一盂獻誠告天誼結兄弟翌早誼兄携弟
入內設四十九齋於焉歲改乃壬申正月
也寧越邑捕廳行首朴哥敢懷不測之心
乃曰
面直谷朴班家今明日當發捕之際首吏
池達仲聞知此事招責行首曰今已撤捕
無事之邑何惹起鬧事且於汝心有何快
乎嚴飭禁止得兔
張基瑞是月初旬夜夢 大先生行次于
張家則基瑞告曰何以枉 駕耶答曰本
邑池達中家有所信托之言轉向郍家矣
基瑞方備飯需業已發次矣 先生得聞
張基瑞夢事始知兔
與姜洙持北魚一部往賀于池達中則達
中謝曰以人救人人之常事何兩兄之至
此款曲耶不忍相舍慨然分手達中以盤
纏二貫筆二柄唐墨一丁封上 先生感
讚而歸池達中後中武科爲三陟營將
接于蘇蜜院辛未九月士衡分産于襄陽
金德中處十月晦移接于麟蹄耳屯里壬
申正月士衡被捉於襄陽官 先生聞此
報陪 師母宅搬移于旌善米內村三月
望間率世淸及林生往探襄陽則士衡已
爲不幸 卽越大嶺往麟蹄南面舞依梅
里金秉鼐家卽本月二十三日也金演順
叔侄搬移次方束裝秉鼐曰此地相合誠
非偶然也曾聞大小白山之盛名何以去
之 先生曰不難也我且前導率男女十
餘口或先或後至洪川束沙屯宿所雉谷
店宿所原州台場宿所新林店宿所一日
宿所至橫哯店有分路 先生卽向旌善
霧隱潭劉道原家則道源欣然迎接數日
後將欲發程道源極力挽留
先生曰後有追探者多日留連害必及矣
道源曰若有追者兩丈遠避則吾不過定
配少勿疑慮焉翌日 先生與姜洙同入
後房設四十九齋念誦已畢時則七月望
間也旌善辛定彦辛致瑞洪文汝劉啓弘
崔永夏金海成房子一安順一張基瑞金
秉鼐朴龍傑數數相從也
葛川寺寂措菴卽名勝之地有做工之意
至八月初送姜洙劉道源於太白山寂措
菴與主僧相議過冬做工之計主僧許之
曰小僧本雞龍山東岳寺僧今年正月因
山靈之指揮入於順興浮石寺自那寺承
佛敎入於太白山時則四月也年少二僧
播柑子六七斗矣未幾日二僧搬移于江
原道楡占寺所種柑子許價請買故依言
許買待秋採之則爲四五石也足過可冬
何難之有兩人還來至月望間 先生與
姜洙劉道源全仲三金海成作伴負糧往
葛川寂措菴則主僧哲秀子出洞迎接座
定法堂烹柑善待時値申刻也諸儒高聲
誦吮而止主僧曰賓主爲道無奈東學耶
先生曰何以知之僧曰於佛經有之以本
月十六日爲始四十九日誦吮百萬讀爲
限主僧誦準提呪至五七日 先生非夢
似夢間有一僊官袖來鳳鳥八首授之曰
受此八鳳各定其主 先生抱鳳三首置
五鳳於籠中忽然覺之乃一夢也姜洙全
仲三聞此夢事各願一鳳
先生曰後必有主今何任意哉善終七七
之期乃臘月初五日也更留三日主僧曰
後世必有仙佛之竝創伊時幸勿恝待小
僧之道生員主若先接則小僧當後接矣
小僧年高之故敢言生員主前事耳
先生曰廣大天地奠居無地將何爲哉主
僧曰丹陽兜率峯下卽可居之地也遂戀
戀而別卽還道源家則 師母主已於初
九日棄世矣不勝哀痛翌日奔哭於 靈
筵而臨終時世淸斷脂無效金啓岳收尸
出喪矣遂告訃於各處卽還永春南面獐
項里誼兄家過歲 甲戌正月望後往順
興誼兄伯氏家辦造哲秀子上下衣一襲
轉向旋
菴卽二月初旬而哲秀子得病委席已四
十餘日也就席問病仍與衣服僧曰僧雖
命薄可感賓惠僧死後不忘信義可着法
身遂翌日而終 先生親自收尸燒其衣
服請葛川寺諸僧火葬而還往 師宅十
九日奉衰禮於旋
舜一金聖文本邑劉寅常振爕錫鉉鳳漢
錫範全斗元洪錫道澤鎭也與洪舜一往
寧越誼兄家卽本月晦間也招致永春金
演順金演局送兜率峯下先觀其居址乃
於四月初十日率眷搬移與金演順同居
至五月與洪舜一金演局同爲念誦七七
而終乃七月念間而伊時顧助人卽安東
權奇夏也十一月念後送姜洙金演局于
旌善十二月初九日行 師母小祥禮而
還
兜率峯鍾氣之意也二月搬移于松阜村
作農爲業至八月節日別設誠致之資貿
得半隻牛肉與各色魚屬精潔盛備將於
陳設獻拜之際 先生有降話之敎諸般
祭需一倂撤退只以淸水一器獻誠自此
以後切禁魚肉十一月十三日行僊佛創
始設法之祭而幣帛則以五色彩緞各三
尺三寸獻之祭需則以各色素饌獻之十
九日再行於劉道源家二十九日三次行
祭於乾川洪文汝家而初獻 先生亞獻
姜洙終獻金聖文大祝劉寅常乙亥正月
二十二日世淸往張基瑞家得病不起聖
文收尸出喪嗚呼痛哉祥朞未畢兄弟俱
逝 師門厄運胡至此極日月流邁已經
師母主終祥長女嫁於尹門次女亦嫁尹
門三女嫁于許門四女嫁於韓門是歲
先生曰吾有十二時字及十二活字今當
改名改 先生啣爲時亨改姜洙爲時元
改劉道源爲時憲餘不盡記
法祭幣帛與祭需至誠盛備而初獻金啓
元亞獻張春甫終獻李殷甫大祝金宗汝
執禮執事不能盡記
官十二執事磨鍊而初獻 先生姜時元
金時明亞獻劉時憲金敬和沈時貞終獻
張春甫金致云金演局執禮蔣隣鎬大祝
金永淳執事梁致道奉香全文汝餘不盡
記是日 先生謂姜時元曰天有九星以
應九州今以九星之理荊設九星之祭乃
天與地相合之理也人於其間亦參三才
人何不應乎九星之理雖不詳言今我諸
人旣行九星之祭亦結九星禊以成尊
師之義每於春秋亨禮團會修禊恐合信
義遂成禊案
而幣物則七精白米三斗三升三合燈油
以眞油用之拜禮時男女老弱各持祝願
章虔誠誠而十月日設行於旌善劉時憲
家及乾川洪文汝家十一月日安東權奇
夏來到松阜行引燈祭
局往宿於寧越擧石里盧貞植家此夜二
更量 先生非夢間別建三層臺
大先生以黑冠靑衣座定上臺四五童子
侍立左右呼 先生拜謁後使姜時元劉
時憲共立參拜
大先生見 先生衣服之襤褸顧座中一
士曰衣食之分雖各有定而敬悟之衣如
彼懸鶉君則重被華麗決非敬愛之義也
一士心羞面潮進脫一件以與之 先生
曰脫人之所着衣而服之大非道理也牢
却不受 大先生身穿靑色周衣腰束三
端廣帶
解親束絲帶而上之
大先生曰帶緣蒼猝而然也解三端帶而
佩腰間受絲帶而束之時上層有二十餘
人中層有二百餘人下層不知幾許多數
矣上層有一鶴髮老僧植杖恭立也
大先生授寒溫飽三字曰寒則以溫字用
之飢則以飽字用之溫則以寒字用之又
曰或以王平除授或以八智除授或以石
氏除授顧謂左右曰某星如此如此乃某
人某造化之如此也某年以某造化給如
此如此以三人特除上才以五人某年某
月給如此如此之造化仍下臺東西南北
有四大門矣移步北門下則以天門開坼
子方門七字已書于北門上矣
大先生口誦此七字三番手擊北門三次
其聲如雷時從者十餘人也 先生亦擊
三次無聲乃告曰生何無聲對曰君則後
必有聲時亨則除授北門時元則除授南
門時憲則除授東門某則除授西門仍起
發次 先生曰今番行次何忙耶
大先生曰余陪上帝有論事未盡而來故
殆速矣時有一年少人自外顚倒而入解
襟裸胸進前拜謁 先生責之無禮
大先生曰此人姓某也緣忙失禮君其恕
矣忽覺精神非夢似夢夜叩丑鍾也姜時
元金演局竝起坐 先生具述夢事時元
曰大道創運之兆也翌日發行至旌善劉
時憲家轉向麟蹄金顯洙家行致祭初獻
金啓元亞獻張春甫終獻金致云執禮李
允喜大祝金演局執事張喜用數日後發
行還家卽四月初旬也念後率金演局往
慶州再從弟亨悟家幾日敍情而還七月
望日與姜時元黃在民往劉時憲家
大先生具冠服致祭設行後燒火而還時
乃七月晦間也金演局偶然得病八月初
始瘳
蹄金演錫家設大引燈行祀至六月日與
姜時元全時鳳金時明往麟蹄金顯洙家
刊出大全百餘卷頒布各處而用費皆自
本邑接中擔當
詞數百卷頒布各處
成之來謁
于葛川長亭里各處道儒之來謁者不計
其數
謁甲申四方多士聞風雲集至十月日
先生偶然降乩曰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
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君以敎化禮樂以
和萬民法令刑戮以治萬民師은以孝悌
忠信以敎後生仁義禮智以成後生皆所
以助上帝者也嗟我道人敬受敬受葩經
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此敬天也鄒聖曰
莫之爲而爲者天此信天也正心正身勿
獲罪于天盡誠盡忠勿獲罪于上萬物之
生長兮其胡然其胡然化翁之收藏兮自
有時自有時水之深源兮旱亦不斷木之
固根兮寒亦不死魍魎之出晝兮渠何心
渠何心蟄蟲之處穴兮亦有知亦有知枯木
之逢春兮時乎時乎佛像之見聖兮誠乎
誠乎知之也知之也誠心也奸巧也駁雜
也知之也知之也其在主人可不愼哉念
玆在玆以助上帝幸甚幸甚
獨知命者運之配也天之命兮莫致人之
命兮難違德者盡誠盡忠行吾之道人之
所歸德之所在道者保若赤子大慈大悲
修煉成道一以貫之誠者心之主事之體
非誠不成敬者道之主身之用修道行身
惟敬終事畏者心之所戒天威神目無處
不臨心者虛靈之器禍福之源公私之間
得失之道
郡守新蒞崔喜鎭營邑相議欲害道儒發
捕跟探而
先生預察此機前已避身於報恩帳內矣
本月初三日金演局來報有事是日夕陽
蔣漢柱追來急告曰姜時元李敬敎金成
集三人被捉矣卽還演局使座看本家仍
與
向報恩則金演局來言事不妥帖翌日與
演局漢柱往到永川半阜場垈宿所轉向
花溪洞則有一山幕逢內眷仍留幾日九
月望間率妻子與演局漢柱投於尙州化
寧面前城村奠居其時周旋引導之人卽
徐仁周黃河一二人而糊口之道徐仁周
擔當繼給而至十一月當寒赤身過冬無
計際此李致興持來白木七疋始爲着綿
過冬
朴致敬孫天民尙州李觀永宋呂吉朴時
堯權道寬權允佐稍稍通信來謁自六月
初爲始各處怪疾大熾死者太半人心沸
騰至八月望間而止息七月分林川居林
德賢拜謁次來到報恩官基店亦化於此
祟其所慘惻不忍可道八月念後朴道一
金公弼同爲返柩之時使演局漢柱護喪
餞送
通通金士玉士又玉士世事自知白髮新
今日明日又明日率奉年至十三通婚于
栗峯陰善長第二女本月十五日奠雁成
禮後後娶夫人安東金氏偶然病臥至二
十四日棄世二月二十四日擇地安葬於
元通峯下巽坐之原買畓四斗落使本洞
朴聖順耕食禁護先是乙酉二月分因仁
周出力黃河一周旋陪
先生先娶夫人孫氏有安排報恩帳內之
一區庄矣當是時尙州前城家庄分産出
給於金演局本月晦日合産於帳內大宅
作農爲業而侍下只有一蔣漢柱也俄而
淸州安瑞卿搬移爲隣伊後賢士稍稍益
進禁止不得乃設六任所以定規模
周章之故多士會議勸告
先生三娶於密陽孫氏全任家事卽孫秉
熙之妹也
山新陽洞矣十月二十九日夜孫天民趕
來告急曰昨日徐仁周以 御命被捉其
翌晦日率德基
留宿蔣漢柱亦爲追來率三人發程轉到
麟蹄金演鎬家探問捕卒四散轉向尙州
旺谷金河圖家率來家眷過歲
後往甲屯李明秀家四月初旬往楊口吉
允成家五月望間還金演鎬家聞指目稍
息之奇七月初旬移寓於甲屯李明秀家
先生問漢柱演局曰彼鳥鳴何聲告曰未
知也 先生曰侍天主之聲也凡人與物
之喘息皆原天混元之氣故也且世人各
以畵影而言之曰山神也曰城隍神也曰
竈神也曰産神也何其神名之多耶合而
言之一天之陰陽而已自此以後汝必修
心正氣也演局曰一鳥之鳴不啻混元之
氣凡天下飛潛動植莫非侍天主之一體
者乎 先生曰然七月晦間張希用尹相
五來告徐仁周消息曰今雖保放有物然
後可以生活 先生指揮金演鎬接中辦
出五百金以送八月初四日發向洪川送
演局於嶺南與德基漢柱往公州活院逢
內眷一朔奠居于尹相五家至九月移寓
於淸州金城洞乃徐澤淳之周旋也
三天民三叔侄擔舁內轎而去寓於尹相
五接中四方賢士日益盈門進告以天理之
如許 先生曰蒼天非天也人之一動一
靜皆是天也五月率德基漢柱張希用往
沃川金演局家轉向湖南南啓天家逢金
演局同往扶安新里尹相五小室家是時
尹相五南啓天相有岐貳之端湖南左右
道人心由是不和 先生不勝慨然招諸
生誨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
執厥中今我諸君或蔽私慾恐傷道心興
言及此良覺慨歎經曰不知心之得失察
用處之公私千萬同胞克誠克敬以和以
順則道成德立不外乎此也於是衆心乃
和晦日往扶安金錫允家翌過古阜至泰
仁金洛三家出差敎任六月初往留琴實
金基範家時金溝金德明栽來夏衣五件
金基範亦栽呈夏衣五件也湖南一道遂
處遊覽知道者鮮矣望間往金德明家轉
向全州府內崔燦奎家伊時隨從者南啓
天許乃元徐永道張敬元也七月初旬自
全州還家偶得一隻詩曰貫觀一氣正心
處遞與諸生使之合對則他無應對之人
而但金演局曰天時地理人爲法十二月
初搬移于忠州外西村辛在淵家卽孫秉
熙胞中也留此過歲
昌里是時錦伯趙秉式少有指斥之嫌五
月望間率移于尙州旺實金周元家至七
月晦徐仁周徐丙鶴謂以
大先生伸冤倡出不當之事至有逼迫之
說 先生慮不順成終不許之渠自擅便
釀成公州府都會以各邑守宰侵凌道儒
傷人剽財之習發關嚴禁事具由呈單于
時錦伯趙秉式至得發關之題再呈于完
伯李耕稙又得發關之題仍爲解散自此
之後各處指目比前尤甚
先生不得已許之疏首姜時元幹事徐丙
鶴孫天民金演局忠淸道儒生朴禹鉉朴
光浩朴根瑞林貞準金汝三朴元七趙在
壁黃河一孫秉熙任奎浩湖南儒生金錫
允金洛鳳南啓天張敬夏趙東賢孫華中
裵奎贊嶺南儒生李文贊金敬化金文入
金君五餘不盡記二月十一日上京幾
人爲嫌煩瀆只九人伏閤于光化門前矣
至十三日司謁口傳傳敎內各歸安業十
四日十五日擧皆下來後譏察校卒下來
則解散之儒各自凝懼倡立斥洋斥倭之
大義三月十一日數萬道儒齊會於報恩
帳內川邊空閒之地將以仁干義戈以撻
秦楚手無尺鐵只豎旗號揖讓進退齊齊
蒼蒼是時宣撫使魚允中奉 命下來不
入會中留連邑府使人詳探則手不執兵
義無乖當以此意
啓稟矣更使宣撫使爲慰撫使慰撫綸音
下來魚允中四月初二日始入會中使本
邑郡守讀諭宣旨數多道儒四拜而退卽
爲解散之時各處頭領不無爲慮各自隱
避 先生率德基演局往㭍谷郭先達家
過三朔至七月往仁同裵聖凡家是時孫
秉熙天民來謁而德基一自驚怯闖發身
秉熙追後往金山片兼彦家與德基等十
餘日時徐丙鶴來謁又憑伸冤橫豎說去
符同李海觀李國彬至於困侵故率德基
演局避往黃澗金先達家至七月晦間還
旺實本宅率眷搬移于靑山文巖里金聖
元家卽趙在壁之包中也德基身
沈重不幸於十月十五日嗚呼哀哉 先
生年滿七旬漂泊東西坐席未溫遭此毒
慼是可忍乎愁亂過冬十一月 先生以
龜菴二字授演局之號
敎明日行悖禁止不得三月日數萬道儒
期會於本郡邑下溪林中爛議定規日吾
道卽堯舜禹傳受之心法列聖朝敎育之
方針也凡我道儒各守其職勿犯罪戾神
目如電王章攸嚴之意通飭各處揭付壁
上已而夕陽在山各散歸家伊後人心稍
定是時全羅道古阜居全奉準爲報父讎
藉托東學惹起本邑民擾竟致騷擾徐仁
周以島配重囚欲圖脫身嘯聚包中竟至
濁亂實國家之逆民 師門之亂賊徐丙
鶴則內懷發身之計間於齊楚助桀爲虐
事不如意終反討道此實蚊將軍者也以
此三人之故轉成無限風波有招討之
命各郡民堡竝起無罪生靈之橫被誅戮
不計其數悚惶無比
先生率金演局孫秉熙應三天民林鶴僊
避旤于東峽次往洪川等地過歲
卒四散故與所從諸人各分避身至四月
演局天民同爲來謁孫秉熙應三追後來
謁旋卽分手五月湖南金叔汝來謁李鍾
玉繼後來謁聞金演局言往投麟蹄李永
瑞家留連月餘孫秉熙兄弟又爲來謁而
去伊時演局有鬱鬱不平之氣現於顔色
過數日後演局乃稟告曰內雖守道外稱
背道者卽棄道之人也且所謂道者言之
用心行事不合天理則亦是背道之人也
先生曰觀汝之近日顔色不平聞汝之今
日言辭合理果如是也自此以後演局之
氣貌依舊六月初三日往城隍巨里李聖
寬家聖寬母親悶 先生之夏着冬衣製
出上下布衣數日後往崔永瑞家卽六月
念間也與演局秉熙應三天民不可同居
分處來往矣至七月演局來謁
先生曰人之降話之敎卽自語默動靜之
所由也演局只應對而去數日後更進告
曰人之語默動靜皆因一氣之所使而降
話之敎亦非一氣中所由者乎
先生曰吾於日前只言敎而不言氣今於
汝言詳矣又曰呪文祝文與吾心一體思
之也演局曰呪文之侍定知祝文之天地
恩日月德恒掛心上而誦之讀之宜可合
德非此則未免書自我自乎 先生曰然
演局告曰至誠之人目見混元之氣果然
乎 先生曰然也演局曰人之語默動靜
皆知氣之所使而行之則是無異於目睹
者乎曰然至八月日聞 中宮殿昇遐之
報不勝痛憾向北望哭念間金學鍾來謁
告以各處指目之稍定而學鍾之來不失
期信故 先生賜號信菴是時李鍾玉放
賣單畓四斗落製冬服上下件竝與錢文
百兩持來問安朴鶴僊朴在東追後來謁
八月與秉熙演局應三天民同爲過節後
散在各處或往或來當十月二十八日
大先生誕辰崔永瑞精備飯羹虔誠行祀
後率演局往金演鎬家留連至十一月旬
間孫應三遭養母喪奔哭朴在東持白笠
來謁臈月初往永瑞家則孫秉熙林鶴仙
同爲周旋買置三間草幕於原州雉岳山
下水禮村使廉昌植往觀動靜而來故卽
與演局李鍾玉廉昌植同往水禮村其時
內庭幹檢卽秉熙小室也外堂侍從卽秉
熙演局天民應三林鶴仙也晝宵論道於
焉過歲
敬夏趙東賢來謁至十三日
先生作一句詩曰荷蒙薰陶傳鉢恩守心
薰陶傳鉢恩使天民書之親授金演局曰
受而藏之也十六日天民不堪喫苦向南
還鄕十八日 先生早起問演局曰此運
汝能詳知否演局告曰豈能詳知乎 先
生曰此運中人才多出其如堯舜孔子者
幾許人出世矣汝須心獨喜自負至誠修
道也吾於此處率汝三人限百日度了爲
計矣兩人不勝困苦遽爾向南以是爲恨
也
內眷搬移于忠州內西村等地云矣此時
先生賜號秉熙以義菴賜號天民以松菴
十一日演局現謁叔父次向麟蹄入去十
五日洪川金允長邊中賢李寬汝來謁頭
領任帖差定時 先生命曰自今爲始任
帖內面年月上着海月圖章外面接主上
着龜菴圖章以此定規也十七日向往忠
州馬路坼村逢內眷奠居晦間演局還來
伊後遠近之近友數數來往過春 亨後
至四月初爲嫌煩人搬移于陰城倉谷李
春伯隣晦間各處義兵大熾李範直率兵
數千名忽入此村一晝夜供饋以送與演
局避居于上村崔書房家五月初各處義
兵接戰于本邑仍卽敗走孫秉熙李哲雨
陪 先生還宅至六月有指嫌率演局往
淸州山幕辛敬眞家留一朔後七月初率
演局往尙州高垈李子成家八月初旬有
搬移之計而申澤雨金祖均
尙州內銀尺爲定後祖均往陰城倉洞過
節日率內眷搬移于銀尺南亘七家嫌人
耳目祖均呼 先生謂叔父未過一朔各
處之友間或來謁僅僅過冬
眷
先生與祖均秉熙天民發程至陽山寺宿
所翌日越大嶺過槐山至陰城碑立巨里
宿所明日到陰竹崔在學中路延接指路
往鶯山洞本宅伊時外事看檢之人卽金敬
三也搬移周旋之人乃孫秉熙也賓客任
帖一切嚴禁作農爲業四月日西關鄭
樑崔琉鉉元容馹間或來謁湖南郭驥龍
李鍾洪金學鍾趙東賢張敬夏朱文相陳
秀煥湖中徐澤淳李春伯朴寬熙申瑩模
辛敬鎭李鍾玉李祥玉朴在東申澤雨趙
在璧崔明基姜宋瑞嶺南金致萬金道希
間間來謁至四月 先生問趙在璧孫天
民金祖均曰經曰今天靈降臨 先生何
爲其然也曰受其無往不復之理此何意
耶在璧天民告曰以道門外言之不可當
也 先生慨歎不已之際祖均告曰天靈
特降 先生雖在後學受運行道則天靈
亦有受無往不復之理也
先生曰少有未盡處更加深思焉祖均曰
當此農節若許任帖其來往則亦不無指
目之嫌任帖一款限八月停止恐合穩當
先生許之至七月西關各接謂以不得不
有任帖然後可以定頓人心不得已許之
先生曰今番任帖當改北接法軒四字矣
汝等各思適當之字矯正書塡也秉熙曰
至尊天皇天民曰海月先生祖均曰龍潭
二字恐未知若何
先生曰不亦過濫耶祖均曰龍潭水流四
海源此是本源也 先生曰然則龍潭淵
源四字以定日後之規自是之後各處任
帖請願不勝堪當八月念間搬移于原州
前巨彦里九月十四日生一男名聖鳳也
至十月祖均亦爲率眷來隣而至歲末秉
熙應三春元林敬局朴在東崔禹範金洛
憲申賢敬同爲過歲
屬十餘名驪州兵丁十餘名猝入前巨里
家家搜探料外當變無計可施是時 先
生方靡寧委席秉熙祖均侍側在房 先
生曰惟汝兩人乘隙遠避祖均曰古語云
天崩出牛當此危亂自有無爲化氣望
先生勿爲過慮權聖佐則詰問於秉熙祖
均利川巡校則執捉金洛憲無限作梗竟
捉洛憲一人而去祖均更告曰師弟間義
理死固不避且人之死生運之丕泰自有
定分何患之有乎然而敬局應三廉昌植
李春元則不可多數留此致生彼疑先使
避身未幾官隷輩再來突入其所困侵不
可形言而伊夜隣居李致敬來言曰彼輩
俄捉金洛憲向往驪州邑必待勒招而有
後患矣兩宅內眷我自擔着老少男子乘
夜避身爲可衆皆然其言使李春敬李春
元轎陪 先生祖均秉熙應三從後發程
夜色昏黑山路崎嶇顚倒至數十里一點
火光看看前導上山暫休僅到十里有一
草幕往叩柴門主人扶手入房款曲善待
待曉發程朝飯於新垈店宿所於砥平加蘆
浦李康秀家翌日抵到于洪州西面等地
月餘留連二月晦間至原州松洞內眷前
已來此團聚奠接安奉春亨至四月初五
日指揮諸員各歸其家隨力致誠膝下只
留一申賢敬也當日朝飯後又送賢敬於
祖均家 先生獨在本宅矣不意巳時量
宋敬仁多率兵丁官隷突入犯手無一人
在前束手受辱此何變也此何運也伏想
事機
先生預燭此變使一弟子不參順受天命
而然也午時與妻子永訣離家上京路至
原州門幕侍從之人乃黃明賢也彼輩之
詬打不忍見聞 先生大叱曰我是罪人
也彼何有罪乎嚴禁下隷之惡習至浦口
乘船宿所于驪州翌日上京入于平理院
經三次審査六月初三日遭變天地慘憺
日月無光嗚呼痛哉此何變耶以宋敬仁
言之則道人之名於渠雖惜渠以甲午年
道人敢謀援身釣名之計遽作此變 師
門亂賊之律猶屬輕歇而 先生上京之
後孫秉熙金祖均朴道一追後上來使監
獄署押牢金俊植內外通路隨機幹檢猝
當禍變初五日返柩於廣州追後安葬於
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