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天敎宗繹史第二編下
第九章 誘掖敎徒
師之前城所有傢具、盡給于金演局、因還寓于報恩帳
內舊居、躬耕作業、於是各包敎徒、日益塡委、不堪應酬
故 師命設六任所、使各包敎頭、按月一回遞來聽講、
且另差六任員、定其參謁之規、蓋門徒之請謁丈席者、
先得六任之印可然後、始乃進謁、嗣玆以往、 師之全
眷調劑之方專委於都執。
歲戊子三月、 師患其夫人孫氏天齡漸卲、難主中饋、 是月十日、當 主之遭難紀念禮式、 師慮其時人之 翌年己丑七月、 師命權罷六任員、移寓于槐山郡新 十月、 師聞徐仁周、姜漢馨、 歲庚寅、 師次子鳳朝生。 七月、 師率金演局及長子陽鳳蔣漢柱等、周覽楊口 師得乩詩一篇曰、(守心誠而或怠、人之變也桑田、守心 八月、敎徒張世遠尹相五來告曰、徐仁周今雖保釋、有 十一月、 師在慶尙道金山郡伏虎洞金昌駿家、親撰 辛卯春正月十五日、 師移寓于公州郡薪坪里尹相 十月、 師在淸州郡金城洞、夢 主贈以五百鷄卵、 師作通諭十條、勸戒門徒、一曰明倫、二曰守信、三曰守 竊以天運循環、始創五萬年大道、世魔降盡、永孚三 是時、湖南敎人金永祚、金洛喆、金洛葑、金洛三、南啓天 五月、 師率金演局、蔣漢柱、張世遠、及長子陽鳳、由沃 先是、敎人尹相五南啓天等、分門立戶、黨同伐異、故湖 十二月、 師搫寓于忠州郡外西村、蓋因辛在淵之周 壬辰正月、忠淸道觀察趙秉式、欲戕害敎人、 師慮其 一敎儒閱覽大全與歌詞之時、或有臥看者、或有側 一道儒以孝敬父母、內外和順、爲主事。
一大全與歌詞、如有私自剞劂、任意繙謄、發售於各 一敎徒相詰之弊、苟究根因則專由於兜攬敎權、其 一吾道是後天開闢之運、无極眞空之道、蓋其宗統 一欺天者、悖理者、惑世者、鄙吝者、奸佞者、俱係亂法 一師友間固有賙恤之道、而此外另以珍需異品私 一敎人家婦女、或不順天理、妄打幼兒、寧不驚悚、打 是月二十五日、又爲文諭、禁魚肉酒烟、及衣服之侈美、 一魚肉酒烟四品、於學道人之調榮養胃、有害無益、 一木屐有傷氣之慮、革履有濫奢之弊、一切禁止事。
一統營笠、洋紗、洋布、紬緞等物品、一切禁斷、只着綿 一六十以上敎人之着紬屬、少者之公禮服、不在此 二月二十六日、 師文諭曰、今春享禮勿爲會集行禮、 二十九日、 師又諭曰、當初六任員之差定、擇其各包 五月、 師移寓于尙州郡旺實村、蓋因權秉一之周旋
遂因六任員之合辭强懇、卜側室于密陽孫氏。
指目、切禁來參、只與六任員、及敎頭幾人行禮 師謂
門徒等曰、匪久自京司必有羅織之禍矣、願諸君勿相
往來、各自審愼、門徒等承命屛伏、 師又文諭各包、戒
以潛居修道。
陽洞、切禁諸敎人來往、蓋預度黨禁之禍更起而密相
戒嚴也。
逮、遂率長子陽鳳、及金演局、蔣漢柱等、轉往獜蹄郡金
顯卿家、於是官隸之追捕甚急、遂更移寓於杆城郡旺
谷里金河圖家、擇其院後幽僻處一室、三口朝夕分食
一器飯、經冬。
杆城諸郡、還至獜蹄郡南面城隍巨里李明秀家留焉、
師聞鳥聲曰、此亦侍天主之聲也、世人迷信偶像、諸般
崇奉不一其神、合而言之、則一天地陰陽之氣而已、吾
人但知人之侍天主、尙不知萬物之侍天主也。
敬而泰然、山可實於碧海、龜岳春回、桑田碧海、龍傳太
陽珠、弓乙回文明、運開天地一、道在水一生、水流四海
天、花開萬人心、)蓋 師之所得乩書甚多、當時人鮮有
知者、其後多有符驗也。
財後可以救活、 師卽喩金演局、辦得五百金以送之、
因謂金演局曰、仁周雖被保放、死生未辦、故我每於飯
後告天、以禱其生、汝亦如之、遂因以爲例。
內修道文及細則、繙以諺文、頒示各包、蓋以婦爲正家
之本故也。
五家、望月而有言曰、月亦食食、門弟子莫省其理、默無
以對、諸生問天地理氣之原、 師指蒼天曰彼非天也、
曰何爲其然也、曰人之一動一靜、卽天地混元之氣也。
師雙手擎奉按卵剖視、盡化雛鷄、一齊長鳴、而獨二卵
腐而不孵、覺而異之、謂門弟子曰、吾敎中後日成道之
人、當如此卵數矣。
業、四曰臨事至公、五曰貧窮相恤、六曰男女嚴別、七曰
重禮法、八曰正淵源、九曰講眞理、十曰禁淆雜、其略曰。
七字靈呪、應運而生、待時而隱、蓋認道而修道者、道
專在於誠敬信三字、事天而奉天者、天必佑於侍定
知一語、夫何世衰而運晦、道微而訛興、傳道者不明、
修道者不信、或有妄言僞呪、以致亂道蔑法、興言及
此、不遑寧處、嗟爾敎徒、一乃心力、於此十條、居常拳
拳服膺、恪遵勿失可也。
等來謁、問大道之運、 師曰此係東方木運、木相轢則
必生火、無論何道、人心和順、則天必感應也、又曰雖立
木偶、爲敎頭、能一從無違、則道自速成也。
川郡、歷湖南諸州、至泰仁郡金洛三家、差出六任帖、又
至扶安郡金洛喆家、差亦如之、還至全州徐永道家留
焉、是時湖南紳士日造於門、而無有眞理之問答者、
師慨然嘆曰、知道者鮮矣、遂自著(貫通一氣正心處)之
句、使門徒足之。
南左右道各包敎人之心、互相猜疑、靡有底定、金洛三
率十六包敎人百餘員、來控于 師曰、現下湖南左右
道便義長兼都接主、雖以南哲天差定、然不可服從也、
金演局從傍倡言曰、吾道今當五萬年闡明之運、何可
言等威之舊慣乎、無論是班是常、業經丈席差定、則務
須承命服膺、期於增進吾道、是弟子之職也、洛三不敢
再言、諸敎人皆唯唯而退。
旋也、一日或有問於 師曰吾道之運何時亨泰乎、
師答曰第待山皆變黑、路皆舖錦、與萬國通商之時。
中傷、移寓于鎭川郡扶昌里、文喩于各包敎徒、其文曰、
大全與歌詞、卽我 先師之受道眞詮、受天命敬天理
之玄旨也、況又諄諄降敎、昭載方冊、其所崇奉、倘復何
如、凡係進修之節、尊閣之方、詳細開列于左、嗟我敎人、
罔違繩規、勉勵遵行焉。
身而誦者、或橫揷於腰間、或抛置于塵簏邊、不敬莫
甚、寧不滋悚、仄聞各包敎徒、慮有指嫌之目、稱以匿
跡、或掘地埋之、或恣意燒却、或攙之於簷隅云、慢天
侮師、胡寧忍斯、大全與歌詞、但虔奉於接主家潔淨
處、如有聽講問難者、另着道袍、躬往接主家、設屛卓
焚香四拜後、跪坐承敎事。
敎人處者、是紊亂敎規也、其所私印販賣者、與受同
罰事。
在相孚、寧不致慨、凡我敎徒、懺悔宿愆、割絶慾念、期
於守正歸眞事。
眞源、靈靈昭昭、罔敢有一毫紊亂、而近聞各包敎儒、
妄尊自大、或此包淵源、移入于彼包、彼包淵源、移入
于此包、不寧惟是、私自譏其敎頭、毁其宗脈、是可忍
也、另加警惕、務令歸一歸眞事。
亂道之人也、各自遷改、無獲天譴事。
行苞苴者、有非君子之交道常情、一例拒絶事。
兒卽打天、切勿妄打事。
其文曰、人是天人也、道是 先師无極大道也、其在敬
天隆師之道、雖日用常行飮啖服飾之事、罔敢毫忽、而
魚肉酒烟、牿喪天性、澌綴眞元者也、衣服之侈美、自速
不稱之譏、有違寧儉之戒、此若仍置、弊將何居、古經曰
聖人無慾、君子遏欲、凡我敎徒中賢聖之姿、能有幾人
乎、苟非生知者、擧皆有作成之質、何不防微杜漸、有補
衛生、成就儉德乎、傷生害道等物、臚列于左、咸須斤察
恪遵可也。
一例嚴禁事。
布麻布衣、及濟樑笠事。
限。
各敎人家、別設齋所於後院淨潔處、而勿爲舖席、每夜
亥時、只用新磁器、盥奉淸水、克敬克誠、跪祝以廣濟蒼
生之大願、而始自三月一日、若有故、則初九日爲始、又
若有故、則十五日爲始、限百日至誠祈禱、無或踈忽可
也。
敎徒中有碩望篤行之人、一以爲調濟之方、一以爲勸
學之道、挽近以來、規模解弛、奬源滋蔓、各該接主、或循
情面而妄薦、或拘事勢而徑差、甚至於家家有帖、人人
得任、而不但昨入今差、例有兼帶之弊、惹人指斥、安知
不由於此乎、從玆以往、差任一款、姑爲停輟、灼知望實
俱隆然後、鱗次陞遷矣、咸須體諒、星速布諭。
也、 師謂門徒曰、呪文十三字卽人也、食卽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