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牒報事道內各邑川浦落結一萬一千七百三結零依壬辰執摠特爲永頉 事修 啓矣議政府 回啓関據衙門勘定關辭內節該陳結之請頉在康年猶可議及況此災歲乎另飭道內各邑査櫛把束從實另査登 聞事關是乎乙置有亦陣結査正上關 國計下係民隐其爲審塡與他逈別而雖有前前監司 修報之摠旣承另査之 關飭則擧行道理尤不容一毫疏忽乙仍于以關題而 各別操飭對守宰而亦爲面諭使之到底爬櫛從實修報矣順興咸陽叚初無 川浦結是如是乎乙遣其外六十九邑次第報來而屢回點退十分精抄則川 反浦落結都數爲八千六百五十二結七十七負二束也比壬辰揔所減至爲 三千五十結零然冣難明白者査結一欵也以今春派員改量事旣承 關敎 以此各邑所報固當待其時更質虛實是乎矣陳結徵稅久爲民隐今於抄執 之後猶恐未蒙頉於甲午稅案多民訴狀逐日遝至災歲民情槪可推知而往 復停當之間自致遷延各邑所報今才齊到收租案則災結 劃下之後方始 勘簿故同舊川浦結數列錄於各其邑名下兹先修成冊上送爲乎乙去乎 衙門敎是特爲執 奏蠲頉 亟賜回下俾爲厘正稅案以副民望之地爲只爲 度支衙門
道內各邑川反浦落結數成冊
慶州川浦落結三百三十一結六十負八束 安東一百九十三結九十六負九 束 昌原四百七十三結十六負六束 尙州一百八十四結六十四負九束晉 州一百六十六結八負五束 星州三百九十四結三十七負六束 大邱三百 四十結八十二負五束 蔚山二百三十結四負三束 金海四百六十五結十 一負一束 寧海五十二結三負七束 密陽三百四十三結二十三負八束 靑松七十一結十五負五束 東萊一百三十四結四十五負五束善山一百二 十八結八十一負二束 仁同八十三結二十九負 漆谷五十四結七十四負 三束 河東九十二結十七負八束壬辰揔 巨濟一百七十三結七十二負七 束 居昌五十七結九十九負二束 固城一百五十二結四十六負九束 聞 慶一結九十四負三束 淸道九十三結三十負 草溪九十三結二十五負一束 永川四十六結七十四負二束 醴泉五百十七結八十二負五束 榮川二十三結五十六負七束 興海一百七結六十負 豐基十七結三十負一束 壬辰揔 梁山九十四結三十九負六束 咸安二百六十三結三十五負七束 昆陽一百三結五十八負五束 陜川一百六十九結六十九負七束 金山三 十八結八十一負八束
盈德一百十五結九十八負五束 義城三百九十四結三十三負 慶山九十 三結九十四負九束 南海五十七結九十六負三束 開寧一百七結三十負 宜寧一百八十一結七十二負五束 河陽三十五結五十五負五束 龍宮三 結四十六負九束 奉化五結四十九負九束 淸河十結三十四負五束 彦 陽三十一結六十一負一束 鎭海八十六結十一負一束 眞寶三十七結二 十九負八束 咸昌三十二結八十八負四束 知禮十二結七十五負七束 高靈九十七結二十八負七束 玄風一百四十九結四十負九束 山淸二十 二結三十一負二束 丹城一百三結七十三負三束 軍威一百八十七結九 十六負七束 義興四十三結七負一束 新寧二十九結九十六負二束 禮 安十二結八十負三束 迎日一百九十六結七十三負三束 長鬐二十九結 四十六負六束 靈山一百九十三結八十九負三束 昌寧二百二十七結六 十九負三束 泗川一百四十結十七負四束 機張五十三結五十負 三嘉 二十七結七十五負五束 比安四十三結九十九負六束 熊川二十二結二 十八負五束 慈仁三十二結十一負三束 英陽十九結三負九束 柒原一 百十二結二十六負四束 安義五結二十二負六束 合八千六百五十二結 七十七負二束 減八十五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