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鑑. 伏以亂臣賊子, 古或有之, 豈有如東徒之極逆乎. 究此匪徒之罪狀, 任奪國兵, 濫殺官長, 執留 國穀, 濁亂閭里, 凌殘士夫, 强暴婦女, 殺人如麻, 掘塚露骨, 則如許罪惡, 正不容於覆載之間, 而當此歸化之地, 殺人孰可忍也. 至此上犯極逆下傷倫綱之巨魁, 豈可容貸乎. 民等不勝憤鬱, 窮査摘發, 而人皆曰可殺, 然後捉上, 則不顧罪之輕重, 施以廣展之澤, 噫. 彼悖徒不念惠澤, 反生餘習, 私自揚揚, 其有後患, 倘復何如哉. 若此不已, 無罪蒼生, 沒被於彼徒之禍乃已, 則民等忠憤所激, 齊聲仰籲於法庭之下, 洞燭敎是後, 各洞匪類之魁, 一一摘發, 期於梟警, 以杜後患, 千萬幸甚.
行下向敎是事.
城主前. 處分.
甲午十二月 日
鹽率面 李奭魯 權翊相
西面 南廷仁 李鍾德
南面 韓啓東 徐有哲
東面 李喆憲 禹受命
一道 李碩鼎 李文道
二道 蔡凞永 林魯三
[題辭]
連有巡營及招討營歸化安民之關飭, 而一向自儒幕因緣捉送, 此時蒼生, 無奠接之日, 如有起包更聚之漢, 指名密通, 則自官捉來, 以法決處, 而若無實罪, 責有所歸向事.
初九日
官 [署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