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東自箕聖以來, 素稱禮義之邦, 逮于本朝, 聖明繼承, 名賢輩出, 彬彬文物, 燦然可觀, 冠帶衣履, 甲於天下. 挽近外國, 托以開化, 闖入都下, 包藏禍心, 潛伺危機, 叵測之變, 無所不至, 至於斷髮一事而極矣.
此髮受之於父母生成之初, 長之於聖上德化之中, 一或毁喪, 忘其君父. 噫. 彼奸凶輩, 亦是吾君之臣也, 其父之子也, 不有君父, 挾强盜之勢, 內制本國之人, 甚至於擁兵相持, 致有此擧, 此豈聖上之本意哉? 士或驚駭, 奔竄山野, 此誠志士沫血痛哭處也. 何幸天心悔禍, 國憂歸正, 至下哀綸音, 感泣之餘, 繼之而蹈舞, 思之痛矣, 忍何言哉?
天鑑孔昭, 逆魁伏誅, 其餘鷹犬, 尙多漏網, 已不勝歎, 而又有可痛者, 阿附之徒, 得忝守宰者, 謂之何許人可乎. 心正身端後, 可以臨民治政, 而心不正, 故甘於受髡, 身不端, 故不知其恥, 納媚於奸賊, 得其吹噓之力, 如是而安能行字牧之事乎? 不但此也, 堂堂政閣, 一個和尙, 昌披莫甚, 且旣毁其髮, 雜以他毛, 假作頭髻, 尤極可笑, 天不畏乎. 本心莫隱, 人可欺乎. 十目難掩.
相淳雖是昧沒殘生, 亦是化育中一物, 自備秉彛之性, 一見此輩, 不覺眼瞠髮竪, 縱獲多言之咎, 玆敢不平而鳴. 伏願僉君子, 勿以忘發而置之, 幸須共憤而斥之, 無論守宰與某人, 如有斷髮者入境則, 遠而棄之, 避而擯之, 得此五百年典章文物永守勿墜之地, 幸甚.
丙申正月日潭陽士人具相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