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縣監爲下帖事。官之莅此。雖未幾朔。此鄕風習。昔所稔知。土瘠民貧。年數歉荒。淳厚之風。尙矣勿論。渝薄之行。聴之可駭。門中老弱。或饑餓仆野。而不知爲恤。堂內叔侄。或負抱出境。而不知爲愧。家庭乖和。而不顧鄕黨之公共是非。囊橐有餘。而恐失賣買之高下時勢。甚至有鬩墻之恥。自不覺閉閤而思。
且以居隣之誼言之。有無相資。艱難共濟。是乃任恤之道。而貧乏無資。死生不顧。同井有患。恬然不救。前村未炊。視之自若。奈之何玆鄕風俗若是淆薄耶。
雖有數三入聞之處。而不敎而罰。有所不忍。故玆以別飭。這這曉諭。反淆爲醇。則豈徒爲顚連無告者之幸。如或靦然無愧。頑而不悛。別般嚴繩。期欲敦化正風。而不善開諭之責。亦自有所歸向事。合下仰照驗施行。須至帖者。
右下帖。邑面約長準此。
甲午三月日 發。
帖 (署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