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夫天道福善而禍淫。 垂聖誥於商書。 人心惡盈而好謙。 示明戒於羲易。 忠孝固臣子職分。 亂賊宜神人共憤。 伏惟我國家。 基承檀箕。 德邁羅麗。 封疆三千里。 素稱禮義之邦。 傳祚五百年。 菀興文明之化。 絃誦聞於庠塾。 士習孔孟程朱之書。 聲敎溢於海山。 民無申韓楊墨之害。 不意悖類奉開等。 剏出東學。 擾亂南疆。 初起於瀛城。 李裨將之毅魄尙凜。 轉至於豊沛。 洪節度之英武斯張。 在於朝家處分。 非無勦滅之勢。 視以潢池盜弄。 特垂寬宥之恩。 宜其自戢汙染。 卽當歸作化氓。 如燎火之益炎。 終至攻陷州郡。 若洪濤之汎濫。 已竆爬櫛村閭。 蕩民産焚人家。 猶所不忍。 奪王稅取武庫。 豈其敢爲。 杖囚誥諭之臣。 路人亦皆奮臂。 戕害都護之吏。 聞者無不寒心。 當初黃巾之徒。 暫雖猖獗。 畢竟紅巾之賊。 自底滅亡。 秖知敗轍之相尋。 全昧前鑑之不遠。 必當死亡無日。 何不畏懼于天。 今我憤激忠肝。 糾合義旅。 智士勇夫咸集。 不論甲兵之堅彊。 地利人和兼全。 何待城池之深固。 進則取退則守。 自當制變臨機。 上以輔下以安。 只可斥邪扶正。 渠雖曰百萬。 不過烏合鴟張之羣。 余則有三千。 盡是虎飛鷹揚之士。 于斯時也。 智者能轉禍而爲福。 義士不求生而害仁。 凡我同道之士民。 夙被列朝之恩澤。 世篤忠貞之志。 豈入奸黨之脅。 從家傳聖賢之書。 早知邪說之爲害。 噫彼匪類之凶逆。 實爲南民之仇怨。 尙鬼符而惑愚。 嗟爾同惡相濟。 仗大義而問罪。 知夫順德者昌。 鍛戈礪刃。 疾如星奔電馳。 建旐設旗。 勢若風從雲合。 書不盡言。 檄到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