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間耑翰。 始獲承於秋後。 乃知前輩異世界也夐遠。 尤感慥慥念我之遐勤也。 卽宜修謝。 若相接情晤於床茵者。 初碍寄費多。 爲傍人強止。 更思之。 則豈拘此爲閡隔以致恨恨於邑乎。 金火替交。 氣候不適起居。 伏惟康重。 且那泉土能得勝合。 若風俗見聞。 多所怪訝。 言語文字。 亦不通諧。 勢所固然矣。 以高明之宿德篤學。 便得知有東邦讀聖賢書君子。 而自可感向樂聞。 則豈不多且大哉。 向於拚別時申申。 亦唯此一欵語而已。 顧此往來時。 或棲屑而薪憂荊病。 近無暇間。 頓未得閒留連矣。 所謂陳疏。 在於二月望。 而爲辨斥東西邪說。 捄以復書院迎儒賢。 其言文俱未瀅。 徒歸妄率之科。 去晦爲經理從事縻。 姑不尋鄕。 病又頻仍。 雖無公應之劇。 甚是悶欝。 竊想倚斗陟岵之懷緒。 必多難按。 而竣事旋蹤。 亦在不遠。 惟祈利涉自愛。 安友士應。 爲應月課試。 連在京矣。 逢必娓娓話到。 頻有耳癢時也。 聞其誘掖獎勸。 規模章程。 實盛世美事。 可因培養。 敎化之大關係。 而多觀望低回。 被薦人初不赴。 或應鮮有終。 此友獨自勒期盡。 終朝定于心。 甚稱歎。 誠力亦可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