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五庚戌南至日。 平澤林炳瓚。 謹具紫香一封。 黃燭二炷。 東嚮哭拜。 賫呈于先生之弟瑗氏。 敢祭于黃梅泉先生靈筵之前。 曰先生之德容。 炳瓚未之見而嘗聞諸人。 先生之德音。 炳瓚未之聞而猶見其文。 生同一省。 居分東西。 平生未伸叅商之懷。 今日徒切蘭蕙之嘆。 嗚呼哀哉。 邦國之變。 非今斯今。 形於乙巳。 見於丁未。 著於庚戌。 而了局大賢貞忠烈士哲儒。 次第處義。 嗚呼痛哉。 鳥獸之跡。 通於八域。 先聖之道。 無由得聞。 先王之服。 不可復覩。 擧世滔滔然浮沒於猪溷之泥。 今先生獨善長逝。 噫彼昏衢秉燭無人。 嗚呼惜哉。 丙午之役。 先生草檄以應先師。 其志已見。 丁未。 先生作書。 以慰炳瓚。 其情已攄。 不意己酉秋。 轉聞先生贊成新學。 炳瓚竊以爲疑眞贋未辨。 始於今日窺得先生之意萬一也。 伏想先生之意在於合汚激淸。 而深謀未遂。 大勢已覆。 必曰丁寧溘然無知。 乃視死如歸。 嗚呼快哉。 炳瓚二渡鯨波而不死。 三入虎窟而不死。 此命已頑矣。 其所苟延者。 抑有所望而迄于今。 今則無復餘望。 未知何日能雪苟延之名。 嗚呼悲哉。 旣失負笈而親炙。 且違執紼而永訣。 路左病縻。 未得躬奠。 敢伸菲禮。 神其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