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三十一年【公四十四歲】 四月。 聞東擾之起。 教子弟以義方。 定家規以儉素。 ○五月。 除武南營右領官不赴。 ○是時崔濟愚徐章玉金開南全奉準之徒。 稱東學道。 誦侍天主呪。 惑世聚黨。 動兵器。 殺命吏南原倅。 故監司金公䳽鎭。 啓請除。 ○六月。 建靈昭殿。 奉安孔夫子影幀。 ○時東學大熾。 湖南最甚。 無人不染。 隣儒姜文會適到。 公曰。 余往年遊咸悅郡 見文廟傍有靈昭殿。 卽孔夫子影幀奉安之所也。 咸悅故舍人南宮燧价入中原。 奉眞影而來。 奉於私塾。 後一二世家門零替。 鄕儒移安於文廟之西。 余感南宮氏之蹟。 欲效其事。 見今舉世滔滔。 斯道將泯。 願得同志幾人。 模寫聖像。 侍奉講學。 若彼徒來害。 則同死於廟庭。 不亦可乎。 文會稱善願從。 乃命子應喆。 同姜文會ㆍ金松鉉ㆍ林炳昱ㆍ李鳳儀。 往咸悅模寫聖像而還。 權奉於書室。 移家廟。 而撤其材。 建靈昭殿奉安。 朔望焚香。 春秋腏享。 四月十三日卽諱辰。 八月二十七日卽誕辰。 ○十二月一日。 擒匪魁金開南。 出付沁營【江華】哨官朴勝奎。 ○避東擾而來從者多。 公使金瑽燮。 誘引金開南。 拘留於宋斗鏞家。 命金松鉉ㆍ林炳昱ㆍ宋道鏞。 往迎官軍。 三人持公名啣。 到恩津界。 適全羅道慰撫使李公道宰。 奉命率沁營兵而來。 通刺告由。 慰撫使問完營將吏曰。 林炳瓚何如人。 衆皆畧述往蹟現行。 乃以一小隊。 命哨官朴勝奎領率。 林炳昱先行通信。 十一月晦。 到龍江村留陣。 十二月一日曉。 巡檢二人。 兵丁三人。 先來探情。 公曰不必用大兵。 只此足矣。 使金瑽燮率洞民十餘名護官軍。 往擒金開南。 付送沁營兵。 乙未三十二年【公四十五歲】 正月。 除任實郡守不赴。 ○金開南正法後。 人皆聞風。 爭先出力。 全奉準ㆍ金德明等。 次第就捕。 不勞官軍。 而湖南悉平。 慰撫使感公之功。 啓薦。 公聞之。 送弟炳大。 致書辭免。 其畧曰。 日者所行。 非要功名。 只爲民國而已。 歸峽之日。 宦情已斷。 今若以職任之。 則將被髮遠走斷不爲此土人云。 慰撫使見書。 嗟歎。 以沁營中軍黃憲周代報。 ○二月。 弓峴洞約契成。 ○慰撫使劃送米二十石。 公辭曰。 若有意於錢穀。 則豈有辭官之理乎。 仍不受。 追以錢二百劃送。 書畧曰。 金開南正法。 有朝家賞典。 而吾手下兵。 實無大勞。 惟宗聖村民。 不染邪道。 竟成大功。 若不施賞。 則有欠於宣揚之道。 此非施於令公。 卽施洞民也。 切勿推却云。 乃會洞民。 布此意。 仍設契。 春秋講信。 一不忘朝家恩澤。 一不忘同苦避亂。 而倣呂氏及西原鄕約。 慰撫使以此意。 報于上部。 朝廷嘉尙其志。 改種松里。 曰宗聖里。 ○十月。 聞明成皇后凶音。 率洞民。 望哭於家後山。 諭洞民曰。 八月二十日。 倭兵犯闕弑后。 十月。 始領國恤云。 遭此無前之變。 惟汝等。 皆思報讎之策。